下阶段调整扩大消费的重点,将从消费能力、供给结构、消费环境和消费预期上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众所注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议程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意料之中”地成为中央下一阶段工作部署的重点。改变消费率低这样一个经济结构中的顽疾,成为值得期待的“突破口”。为此,就明年扩大消费政策的重点思路和调整方向,《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有关权威人士。
新华社:盘点2009“消费马力” 让敢消费取代“伪消费”
瞭望:“十二五”分配格局调整 九种途径三大重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增长一直较快,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消费增长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全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1.6%,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而2009前三季度,消费需求依然保持了15.1%的同比增幅,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过高的投资增长率,导致我国消费率多年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至2007年的48.8%,下降了13.3个百分点。这种下降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来,短短8年间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骤降至2007年的48.8%,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近二十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而2007年我国消费率只为48.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2个百分点。
细分来看,我国政府消费率的变化波动不大,1978年与2007年的政府消费率基本持平。而居民消费率从1981年的最高点52.5%下降到2008年的35.3%。“可以看出,我国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实际上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引起的。”上述权威人士表示,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他解读说,应对危机以来,中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是一以贯之的,下个阶段,重点是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消费政策,将从提高消费能力、改善供给结构、优化消费环境和引导消费预期上,进一步优化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要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必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只有这样人们才有更多的钱能够消费。”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提高消费能力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
他指出,把“蛋糕”做大很重要,把“蛋糕”切好同样重要。收入差距是影响消费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财富不断向高收入阶层集中,由于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和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不足,制约消费增长,使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或保持较低水平。
有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差从2000年的2.8倍扩大到2008年的3.3倍。而且在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中,收入向一部分人集中的倾向显著。目前,收入最高的20%阶层和最低的20%阶层的家庭收入差,从2000年的3.6倍扩大到了2008年的5.7倍。农村也是如此,收入最高的20%与最低的20%的差距,从2000年的6.5倍扩大到了2008年的7.5倍。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