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采风
三大推手推升世界粮价人畜争粮态势严峻
时间:2012-08-21 15:50:47来源:作者:
    美国南部地区艾克马小镇,一位农民站在一口井边不停地向里张望,他头上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在过去的4个月当中,这里只下了几英寸的雨,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了,真盼望一场大雨的来临。”这位名叫威尔•斯巴格的对笔者说。
    在斯巴格农田附近种着400英亩玉米和大豆的格雷戈•夏普说道,“这是35年以来见过的最糟糕的春天和夏天,高温和干旱已经毁了我的玉米,期望晚熟的大豆有些收成。”
    斯巴格与夏普的遭遇还只不过是今年夏天美国农民的一个缩影。据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NDMC)近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美目前46.84%的土地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干旱阶段中,创下12年来的最高纪录。
    与高温同时飙升的自然是粮食价格。7月1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2月玉米合约价格涨至每蒲式耳7.11-1/4美元。CBOT7月大豆合约价格触及每蒲式耳16.795美元,刷新了2008年7月金融危机期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气候异常导致全球谷物减产
    仅仅一个月的高温并不足以造成农作物减产,但是如果高温所造成的干旱持续4个多月或者更久,或者范围更广,那么情况则大不一样。
    按照NDMC的划分标准,美国的干旱被分为从D0~D4共5个级别,分别是异常干燥、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极端干旱和异常干旱。其中中度干旱就可以构成美国农作物的减产。早在进入夏季之前,整个冬季的降雪量就偏低,春季缺雨已经让美国的土地处于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之间。而在今年,高温天气又提前在6月登陆美国,玉米正处于生长阶段,这时遭遇干旱将大大减低玉米的收成。NDMC的报告显示,美国约8.6%的土地已经处于极端或异常干旱的状态,农作物已经基本绝收。
    近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报告也验证了这次减产。在报告中美国今年的玉米单产被下调了12%,从每英亩166蒲式耳调至146蒲式耳。USDA预计,单产的减少会造成2012年美国玉米的总产量下滑至129.7亿蒲式耳。与玉米一样受旱的大豆单产从每英亩43.9蒲式耳调至40.5蒲式耳,总产量减少至30.5亿蒲式耳。玉米的减产也使得美国对于2012年~2013年玉米出口幅度做出了调整,将减少到16亿蒲式耳,也低于2011年美国20亿蒲式耳的玉米出口量。
    在美国农作物减产的背后,更为糟糕的是,早于美国播种的巴西和阿根廷,干旱也早于美国光顾了它们。近日巴西政府预计本年度大豆产量比2011年减少约600万吨。已经进入收割季的阿根廷玉米已完成73%的收割,其亩产为每公顷5.3吨,为15年来最低。
    粮食出口量世界第三的俄罗斯,正在经历着洪水和旱灾的双重考验。俄罗斯农业部已经做出减产估算,2012年俄罗斯粮食产量将减少900万吨,为8500万吨。
    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同时陷于气候困境中,使得2012年的粮食产量蒙上了阴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谷物产量预测减少2300万吨。
    生物能源推动玉米价格上涨
    粮食减产,已打开粮价上涨的供需窗口,然而一个更大的需求者也在参与着对全球粮食的“瓜分”。这就是美国的乙醇制造业。
    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主产区,美国很早就已开始了利用玉米制造生物燃料乙醇的尝试。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厂商。2007年美国政府通过《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后,保证美国能源独立于安全的指导思想加速了美国对生物能源,尤其是乙醇生产的速度。2010年美国利用玉米生产的乙醇达到了132亿加仑。美国和巴西,这两个玉米种植大国生产的乙醇总量占到了全球的88%。
    《美国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要达到360亿加仑,其中用玉米生产乙醇的目标则为150亿加仑。这将消耗掉美国玉米总产量的55%。
    在全球还有10亿人不能温饱的情况下,美国的这种利用玉米转换乙醇,让汽车与人争粮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反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新任总干事格拉齐亚诺在柏林举行的全球农业部长会议上,就曾公开指出,正是美国将玉米用于制造生物能源乙醇助长了全球玉米价格的上涨,FAO一直反对扩大粮食在生物能源上的使用。“乙醇正在成为粮食的杀手。”格拉齐亚诺说。
    玉米大豆小麦成市场炒作热点
    在大宗商品被金融化之后,除供需关系之外,粮食价格的上涨动力中更多了市场炒作的推动。
    2012年,在气候和供需条件成熟后,投资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近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美国对冲基金对于大宗商品的多头仓位增幅创下两年新高。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更是成为了其中的新贵。玉米、大豆及小麦等农产品成为这些机构最青睐的品种。
    美国金融监管者已经提前发现了市场的躁动。近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将原油期货保证金要求上调10.9%之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将大豆与豆粕期货的初始保证金率上调了25%。
    在气候、供需、炒作三大因素重压之下,国际粮价大幅上涨。而在粮食价格背后,密切关系到各个经济体的通胀幽灵似乎也正在复活。
    FAO用于衡量谷物、食用油、奶制品和肉类、糖类的一篮子食品月度价格,在7月已经出现了上涨,虽然较前一月仅上涨了90个基点,为215.9,但该指数还是高于了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标准。
    “在玉米和大豆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其作为饲料的用途将会快速地把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转移至禽肉蛋等生产过程中。”迈克尔•米勒,总部设在丹佛的美国国家畜牧业牛肉协会高级副总裁说,“当这些吃着高价粮的产品被放上柜台时,通胀的大门就将开启。”如今人畜争粮的态势更加严峻。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