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采风
中国农业技术支持科特迪瓦农业发展
时间:2018-04-17 00:44:06来源:中国农业网作者:佚名

  在非洲西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带上,中国农业技术正在改变格格杜垦区农场原有的种植方式和农业面貌,格格杜已成为科特迪瓦优良稻种和农业现代化的代名词,成为代表着科特迪瓦先进农业水平的稻米之乡。

  援科格格杜垦区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是中科两国政府1983年建交后的第一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农业设施和技术合作相结合的项目。该项目位于戈河中上游的原始丛林内,500公顷的开垦土地划分为三个灌区,分配给周边近千户农民,直接安置外来就业人口数千人。作为该援科项目的实施单位,辽宁国际合作集团自1989年开始已持续近30年开展各项援助工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稻种开发与推广,水稻种植和农机操作技术传授等方面均取得较丰硕的成果,建立和带动了当地较为完善的水稻产业体系。

  多年来,辽宁国际合作集团援科项目组始终驻扎在格格杜垦区的工作前沿,与国内专家和当地群众一起进行水稻种植探索。在水稻栽培技术培训方面,项目组有效利用格格杜在新品种选育示范和农机方面的优势,在当地组织了大量内容丰富、实用的培训活动,30年来共培训科方政府官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农民达2000余人。这种授之以渔的援助方式,促使当地人自主掌握相关技术,保证了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持续促进。

  作为中科两国重要农业合作平台,格格杜承载着振兴科特迪瓦水稻发展事业的重任。援科项目组不断加强新品种和水稻栽培技术成果的推广,以惠及更多当地农民。通过与科国水稻局和农业技术发展署合作,格格杜垦区的优良稻种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目前,在科国审定的两个中国品种CG11和CY2已推广到科特迪瓦所有水稻种植区,推广面积正逐年增加,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项目组最早引进的黑稻品种CBI,是科国唯一黑米品种,经过水稻局和农业技术发展署在科全国推广,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此外,应科特迪瓦水稻局要求,项目组每季为科水稻局提供2吨两个新品种原种,用于繁育50公顷良种田,生产出200吨良种,可满足科国5000公顷稻田用种,而农业技术发展署也通过与项目组合作在格格杜垦区每年生产4000公顷稻田用种。经过科水稻局和农业技术发展署两大官方机构的持续推广,中国水稻品种CG11和CY2的种植面积超过科特迪瓦总体水稻种植面积的15%。同时,通过科民间机构(农协、合作社、经销商等)的推广,在项目组所在地迪沃省及周边地区,中国品种所占比例达80%以上。

  长期对科农业技术上的支持,快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第九期技术合作期间,格格杜垦区盘活了原有的3家大米加工厂,主要经营CY2、CG11和黑米CB1等中国品种;新增一所大型大米加工厂,其员工多达20余名,每周有30吨大米销往首都阿比让市。项目组驻地至垦区试验田之间长达20公里道路的两侧周围,已经形成了6个有规模的自然村落,而且外来居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从原来的一两千人迅速增长到数万人。受地理位置限制垦区附近交通不十分通畅,随着水稻产量迅速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收入也因此得到了迅速提高,当地的农村经济和农贸市场也得以活跃起来。现在项目组驻地公路旁的三个自然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重镇,还成为OGOUDOU县政府的所在地。以垦区为中心向外拓展,周边的原始丛林和荒芜土地也逐渐被开垦出上万公顷的咖啡、可可、棕榈等经济作物种植区,成为了科迪沃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出产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