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本部基全面施用洋丰超级稻专用肥用于第五期攻关试验,收割前夕,近日上午举行现场观摩会。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现场介绍:经专家测产,最高产量达到亩产1069公斤,超过了超级稻第五期攻关目标2公斤;平均产量超过900公斤,创造了长沙地区超级稻攻关的新纪录。
这片神奇的试验王国,打擂田属品种试验项目,在基地的东部还有一片1.2亩的肥料试验项目,也是中稻,试验了包括洋丰超级稻专用肥在内的6个厂家的肥料。1.2亩地被分割成3组18个小区,每个小区20平方米,方方正正,用小田埂隔断,互不串水串肥,收割称重,凭产量鉴定肥效高下。
除此之外,基地还种植了晚稻试验田,基肥追肥均釆用洋丰超级稻专用肥,现正处抽穗扬花期,长势十分旺盛。另有一些田块用于不育系培育和新品种研发培育试验。
袁院士介绍,良种、良法、良田、良态,是作物高产的四大要素。其中,“良法”包括优良肥料、适时适当的施肥方法和优化种植管理;“良田”,指不酸不碱没有沙漏,土壤本身肥沃,不贫瘠;“良态”是指风调雨顺,积温、昼夜温差等符合作物需求,还包括没有污染。
老院士直言相告,本部基地在“四良”中只占了二良:良种--“超优1000”,良法--好品质的洋丰超级稻专用肥、专家适时足量施肥和科学管理。他说,这里地势低洼,属冷浸田,长沙周边包括这里在内,土壤条件不算好;昼夜温差也不大,不利于作物生长,所以说与后两个良相距甚远。但是专家们以技补拙,勤能补拙,依然创造了高产新纪录。院士特意强调:“这是很不简单的啊!”
我们看到,硕大的稻穗金灿灿沉甸甸像铺盖一样在稻杆上部铺设一层,但细看,东西向、宽窄行仍可见眉目。院士介绍,本部基地全是人工插秧,每兜只插一到两根,每两行组成窄行,行距6寸,窄行之之外是宽行,9寸,株距一律6寸。
这样,每亩达1.2万兜以上,每兜分蘖到13株以上,每亩有效穗可达13万穗以上,打擂田分蘖最好的达到19.5万有效穗!平均每穗超过380粒,最大穗达到424粒;千粒重达到26.7克。
专家的心血与汗水凝固成这些数字,构成了国家杂家水稻研究中心培育超级稻的又一次跨越!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