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风采
西部大开发十年 伊利从内蒙走向世界
时间:2009-12-17 09:04:05来源:作者:马帅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中国乳业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个十年,西部大开发又将为中国乳业注入怎样的活力?12月2日,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十余家家权威媒体的记者走进伊利集团参观采访,对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乳业进行了精彩盘点与梳理。

  10年前,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的西部地区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过去10年,伊利集团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重要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世界乳业20强为奋斗目标,已经成为中国乳业迅速崛起的标本。

  当日,媒体记者集中专访了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张剑秋向记者介绍了伊利集团自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发展历程、品牌建设、市场扩展、企业成就等。据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过去的10年,是中国乳业经历蓬勃发展与深刻的变革的10年。这场变革,为消费者带来了琳琅满目、优质的产品;这场变革,让中国乳企愈发意识到竞争的惨烈与革新突变的重要;这场变革,也让中国乳企的领航者日益成熟。前溯十年,我们看到,伊利一直走在这场变革的最前端。从冷饮到液奶、从普通奶到高营养奶,十几年的发展中,伊利寻找蓝海的脚步始终未歇,越来越辽阔的“蓝海”出现在整个乳业从业者面前,乳制品的形象也从奢侈品摇身一变成为健康生活的象征。

  伊利集团的前身是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当时的生产规模和消费群体仅仅局限于呼和浩特市区,设备落后,产品线单一。然而在经过股份制改造后,伊利脱胎换骨。1998年,伊利集团率先引进欧洲先进生产线,在中国首家推出液态奶,掀起了一股持续数年的液态奶旋风。技术创新使得牛奶保质期延长到了此前的20多倍,突破了原来非常狭小的运输半径,中国北方的优质原奶才得以经过高科技加工,送到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在此后的时期里,伊利集团又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先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河北、陕西、广东、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奠定了资源为本,跑赢市场的方针,而这一方针也成为了目前中国乳业竞相效仿的标准,深刻影响了中国乳业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从2005年携手奥运到2006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再到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伊利不但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同样在改变着世界。在十几年的风雨波折中,伊利越战越勇,创造了一个个行业奇迹。

  据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2008年,经历行业危机后的伊利在非常煎熬中走过了一段自省与内外兼修之路。透过这次事件,伊利清醒地意识到:增强企业实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是乳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前提。而平衡整个产业链条,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尽快打造一流的奶源基地是伊利的当务之急。尽管在此之前,伊利在奶源基地建设等方面已建立了系统性的规划和目标。伊利让奶源达到100%可控,是伊利目前及以后的努力目标。

  2006年至2008年,伊利在已投资27亿元自建或合建牧场。而据张剑秋介绍,未来3到5年,伊利还将着手研究制定行业健康发展和确保奶制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建立养殖、收购、加工、运输、销售全链条监控和追溯机制。通过“自建牧场”、“奶联社”、“奶站托管”、“合作牧场”等奶源模式的变革,让伊利集团进一步完善奶源基地建设,有效加强对奶源的监控和乳品品质的检测,从源头上保障产品安全。今年9月,伊利在土左旗兵州亥乡建成了1.5万头规模的奶牛科技示范园区,目的就是以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技术带动周边地区的养殖水平。目前,伊利集团已经拥有不同规模的优质牧场达800多个。未来五年,伊利在此基础上还将增加建设800个不同规模的牧场。

  100%可控的奶源、奥运标准和世博品质的牛奶、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这一切,让伊利在2009年成为乳业中的翘楚。据0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伊利集团第三季度再次以主营业务收入192。22亿元,同比增长1。03%,利润总额6。64亿元,净利润累计5。51亿元 同比增加636。66% 的优异成绩,摘得行业桂冠。

  伊利集团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见证并体验了中国乳业由外资独霸天下到群雄逐鹿乳业、诸侯割据、动荡与机遇并存的历史变革。伊利领袖企业的思维方式,主导了整个行业的过去、现在,也必将主导这个行业的未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