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风采
看懂农资电商 一篇就够了:农资电商的两大必杀技
时间:2015-10-15 11:22:20来源:中国农业网作者:

-1-150Z616415L09.jpg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兴起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资本市场突然风起云涌,各路大佬纷纷布局农资电商,农资电商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事实上自2008年起,国内农资企业就开始小范围试水电子商务,但一直不温不火,直至去年下半年互联网+浪潮的到来,传统产业才开始纷纷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到2015年,随着阿里、京东、诺普信、金正大、云农场等“互联网+”及“+互联网”企业的突然发力,农资电商异常火爆,2015可称为是我国农资电商的元年。

  农资是农用物资的简称,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及农业生产、加工、运输机械等。农资有多重要,不会有人告诉你,除了种子和气候因素,我国粮食“十一连增”的主要推手是化肥的大量使用!的确,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据测算,目前国内农资市场容量超过了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四类农资产品的市场空间分别约为3500亿、7500亿元、3800亿元和6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但电商化率很低,农资成为一片全新的电商蓝海。

  有句俗话说,任何一个中国人往前数三代都是农村人,这话一点不假。乡土的中国、农业的生产,想必大家也不是太陌生,至少听说过,新中国成立之后,农资市场也历经了多次嬗变,从“供销社”时代,到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时代,再到现如今开始向电子商务时代。每一次澶变都是一次进步,选择的权利就向消费者更近了一步。

  目前,主流的农资销售还是代理、批发、零售模式,农资从厂家生产出来后,要通过区域代理商、市县、乡镇、村等多级分销商才能到达农民手中,流通环节多,效率低下、尾大不掉。我们结合行业专家的调研,可将其痛点总结为五个方面:

  第一,销售网点乱。一入春农民就忙着买种子、地膜、化肥、农药等,农资需求量激增,不少人趁机大铺摊子。生产企业为追求高销售把自产农资批销到各地经销网点;作为“厂家直销”点的县市经销商为追求高回报往往又发展下家,越挂越多、越挂越乱。

  第二,产品名目乱。国家对农资产品设有准确、规范的标准要求。然而在乡村农资市场里,一物多名、一药多名时有所见,农民无法分辨优劣,致使不少好的农业科技产品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三,销售价格乱。同一功能、同一品牌、同一厂家的同名同包装同计量的农资商品,常常因销售形式不同而卖出不同的价格,有的每50公斤包装甚至相差几十元。

  第四,市场监管乱。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农村,部分经营者打着服务乡亲的旗号,根本不办理营业执照,有的甚至直接在田间地头销售农资。

  第五,过分夸大农资功效、产量等,广告繁多,农资科普不到位,让人眼花缭乱,甚至销售假农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坑害农民,让人深恶痛绝。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