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访谈
不可或缺的“爆发力”
时间:2009-10-29 10:11:4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马帅

山东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进华

山东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进华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一一访山东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进华

高进华在山东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系读大一时,受过一次强烈的“震撼”,这在他个人的历练轨道中,留下了一抹特殊的痕迹,却也由此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梦想。

“……是在电视里看到的镜头,印象太深了,绝对不会忘记的。”事隔十余年,高进华和我们谈及那次所受到的“震撼”时,依然清晰鲜活,仿佛事情就发生在咋天一般。

那天,高进华在央视新闻中看到了一条在中国企业界、尤其是民营企业界极具震憾性的、里程碑式的新闻:民营企业远大集团购买了一架公务机,成为我国第一家拥有飞机的民营企业,并由此开启了企业公务机在中华大地的诞生序曲。

高进华睡不着了,因为这条新闻对他刺激太大了。备受震撼的结果,是当时仅读大一的高进华,给自己许下了一个极具刺激性的愿望:以后如果我有了自己的公司,我也要买一架飞机。

那年,高进华己经步入“富二代”了,他的父亲高文班创建的史丹利化肥公司发展蒸蒸日上,年营业额连年攀升。

这时的高进华对那个“梦想”一直深藏不露,却又耿耿于怀。

2004年,出任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己经三年多的高进华“爆发”了,真的买飞机了,而且一买就是两架。这不仅在中国农资领域,就是在整个中国民营企业界,都找不出第二个样板。

“为什么要买两架?”我们有些好奇。

“在他身上有一股不甘落后,不服输的气,很鲜明,很典型。而且他还非常强调‘爆发力’,一般人身上很少见。这与他曾是短跑运动员是分不开的”。对于我们的疑问,高进华昔日的大学老师,如今的助理张磊博士如是说。

身体健壮,面相憨厚的高进华,从小练短跑,曾经代表临沂市在山东省运动会上获得百米比赛银牌。多年短跑运动员的磨练,使高进华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倔强与争当第一的狠劲。对于这股狠劲,高进华自己解释说,这是短跑运动员所必须的“爆发力”。而对高进华来说,这种难得的“爆发力”,是他日后操盘史丹利公司时,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或许,正是凭着这股不甘落后、不服输的“爆发力”,高进华在执掌史丹利公司至今八年多的时间里,引领史丹利公司一步步地从行业中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复合肥行业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

与高进华的交流,你不时可以感受到他身上折射出来的“爆发力”。每一次提及一个新话题,他的话语总是很节约,仿佛在起跑线上积蓄力量。而一旦话题深入后,他会像冲刺一般,不断地爆发出来。解析他的性格特征,“爆发力”一词,真的非常鲜明。

从媒体上获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莸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后,一个想法在高进华的脑海中显现,并且日趋成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高进华终于爆发了。08年春节过后不久,高进华和助理张磊博士不远千里,来到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南繁杂交水稻实验基地,准备邀请袁隆平出任史丹利公司的特别顾问,并且和袁隆平的良种基地结成战略合作联盟。

然而,出师不利。高进华与袁隆平谈了近一天,袁隆平就是不首肯。当晚回到海口,高进华躺在宾馆里,脑子里反复复盘着与袁隆平从见面到洽谈的整个过程。一觉醒来,他打定主意,再赴三亚“二进攻”。锲而不舍,不甘认输的高进华,以“良种、良肥”的营销与发展战略,最终打动了袁隆平,使史丹利公司成为国内农资行业第一个与袁隆平结成战略合作联盟的企业。

随即,高进华的“爆发力”一发而不可收,又相继和与袁隆平齐名,享有“南袁北李”之誉,同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以及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这在农资生产领域内是开天辟地的创举。而这一切从构想、运筹,到实施,竟然都来自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就连他创建史丹利公司和品牌的父亲,都觉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三大战略合作联盟的建立,不仅让史丹利公司在行业内树起了现代复合化肥企业的标杆,更使史丹利“良种、良肥、良法”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获得了行业内良好的口碑。

除了这三大战略合作联盟外,高进华在“高塔”建没上的爆发力,更是让人刮目。“我要上高塔,尽管当时企业销售额仅三个亿,而投资就需八千万,且国内没有先例,风险很大,但这是生产高质量复合化肥的必须,也是你企业拥有领先技术的象征。”

高进华上马了,义无返顾地上。他成功了,无论是产品的品质还是企业的技术档次,都因此而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产能与效率,也都有了质的跨越。不仅同行有口皆碑,国外同业的那些专家们,也是赞扬不绝。

“经营企业当然需要一些爆发力。思考和酝酿时,就是一种蓄势,一种准备。一旦目标确立,去实施时,就要有爆发力,向着目标去冲刺。”虽然离开竞技运动场十几年了,但己经全身心投入企业经营的高进华,言谈举止之间,依然有些运动的成分。

近几年,当“富二代”一说在社会上流传,特别是不断有“飙车案”的主角绑上了“富二代”之名时,国内对第一代创业完成第一捧的企业家,能否顺利完成由第二代接班的转型充满争议,第二代的确也处在公众视野的聚焦之中。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投身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相比,“富二代”在文化上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仅有文化是不够的”。是坐享其成继而坐吃山空,还是再接再厉继而再创辉煌?不能不承认,目前国内民营企业中,第二代顺利接班后,续写第一代辉煌的,并不是很多。而高进华是个特例。

2001年大学毕业时高进华25岁,正想着去外面闯荡一下,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父亲高文班就要他来史丹利公司接位总经理。“从内心而言,我真不愿接。一是刚从学校毕业什么都不懂,二是怕史丹利公司在我手上裁了,以后没法在社会上混了,最起码在临沂是没法混了”。八年后的今天,当高进华再次回忆当初“被迫进厂”接班的情景时,依然坦言相告,毫不隐瞒。

但他父亲认定他“行,我对他太了解了,什么都想争第一”,硬是将他扶上了总经理位置,还用鞭“抽”着走。这一“走”就是八年。

当初高进华接手总经理时,史丹利的年销售额还不到2亿元。而之后的八年中,史丹利的年营业额每年都以近乎翻番的速度发展。2008年,尽管遇到了金融危机,史丹利的年营业额,依然达到了近28个亿,今年更将突破36亿大关。而随着广西贵港和山东平原二个新厂今年的相继投产,“2010年有望突破50个亿”。

“我的目标是三年内达到100个亿,更远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复合肥的第一。”

32岁的高进华,正处于人生最具爆发力的阶段,而中国农业近年来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年景”,“三农国策”的普及,把天时、地利、人和,全部聚齐,等待爆发。高进华在感慨他遇上了国家发展的好年景时,又不得不对自己曾经的年轻,作了另一层解析:

“现在回过头去看,有些事情做得太年轻了,比如说买飞机……”

……一下购进两架轻型直升飞机,机身喷上了“史丹利”品牌标志,蓝天上一飞,史丹利的品名也是一飞冲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一架飞机在临沂市中心广场上空表演时,却发生了机毁人伤的悲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铺天而来,从未遭遇过此情此景的史丹利公司,面对原材料价格剧烈震荡,产品售价全面下滑,年终损失一个多亿。

复盘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高进华在体现年轻而具有爆发力的优势时,也在不断品味年轻所带来的点滴感悟。“这比业绩更重要。如果当初能有今天这份认识,那飞机的事就不会这么处理了。尽管在保险公司作了全额保险,企业没什么损失,但经营策略上的不成熟,使我们错过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坏事变好事的机会……”

“我很清楚,成长是需要代价的。但今天,我不仅需要品牌的知名度,我更要品牌的美誉度。”
当高进华面对我们坦然地说出这句话时,我们完全可以从他话语中领略到他内心深处正在积蓄着一股全新的、成熟的力量。多年短跑运动的艰苦磨练,成就了他坚强坚毅加不甘落后的秉性,使他在企业经营中,不畏艰难,永不服输。而父辈的放手信任,又使他在收获耕耘的丰收时,更收获了一份自我的洗礼,让成熟成了他的好友,让理性开始伴随他全新的决策。但他依然推崇“爆发力”,并使其成为他工作的一种风格。

“搏尔特起跑技术并不占优,甚至是有些劣势,但他的爆发力强,在过程中,这种优势让他赶上并超过了所有对手,最终笑傲赛场,独步天下。我非常欣赏他。经营企业,需要马拉松般的持久与耐力,也需要一种百米冲刺的爆发力,因为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更需要咬住目标后的爆发力。”

仅数八年来史丹利公司所走过的每一步,以及那一直向上的营业额阶梯,高进华无疑是可以进入成功人士行列的,在“富二代”的接班转型中,也是脱颖而出的。但,他还年轻,还在成长过程中,还会有类似一下购进两架飞机的激进,还会遭遇类似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连他的父辈都没有遭遇过的新、奇、特,因此,高进华还需要在成长的跑道上磨练,需要为实现更宏大的目标而积蓄能量。

幸好,高进华所执掌的史丹利公司是生产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必备的化肥。而一位著名科学家说:

化肥一一一成长的力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