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奇迹的创造者——侯爱民
在广大农村,可能不知道山西省有个屯留县;然而,却知道在中国有个“屯玉种业”。在亿万农民心目中,也许不知道“全国先进工作者”侯爱民;可是都知道“中国驰名商标”———“屯玉牌”良种。侯爱民就是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屯留县原种场大胆承包,进而兼并了县种子公司,改制、发展成“全国种业50强”第二的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从创业起步,到提升为“50强”第二位,关键时刻侯爱民都走在全国种业的前列。
承包科技显身手
侯爱民是山西省屯留县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子,1970年初中毕业后回村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他边教边学农业科学技术。过了4年,村里选派他到乡办农校脱产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结业后乡政府录用侯爱民担当乡农技站农科员。
1983年初,他所在的河神庙乡全乡19个村的1000多农户缺乏农业技术指导。侯爱民凭着自己8年来对农技的学习和实践,自告奋勇地向乡政府提出了承包全乡1.5万亩农田的技术指导,这个大胆的行动,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堪称一大创举。侯爱民走村串户讲良种教良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秋后全县农业都减产,独有他承包指导的1.5万亩玉米增产150万公斤。这在小小的屯留县成为破天荒的大新闻,侯爱民的名字不胫而走,成了全县的新闻人物,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金子终会发光”,县农业局破格抽调侯爱民编写《屯留县土壤志》一书。他夜以继日地踏查、编辑,仅用3个月便付梓出版了这部农民技术员的专著。侯爱民如此杰出表现,终于被农业局留用了。
夺标办场造“特区”
1987年底,屯留县农作物原种场的固定资产仅剩下19.3万元,债台高筑达23.6万元,资不抵债,濒临倒闭。
1988年初,县政府决定将县良种场等19家事业单位公开招标承包经营。“没有弯弯肚子,吃不下镰刀头”,侯爱民经调研发现,这个场子有1000亩好耕地。他根据5年前承包指导1.5万亩耕地户增产人增收的经验,又一次大胆夺标,自己承包经营。他令人震惊的“标的”是:取消财政每年补贴4万元,必保职工每年收入50%递增,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盈利5000元,第三年盈利1万元。他向县政府要来“特殊政策”:他拥有人事任免权、工资分配权、职工奖惩权及经营自主权。上任伊始,侯爱民就利用这4个“特权”搞了个小“特区”,把县原种场这个事业单位,改革成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打破“大锅饭”,砸碎“铁饭碗”,全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干部层层实行聘任制,能者上庸者下;原工资标准存入档案,一律实行企业工资制,绩效挂钩,按劳定酬;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以法治场,奖优罚劣。侯爱民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像偌大的磁石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原来离场的员工都纷纷回来了。
侯爱民营造的这个“小特区”,不仅体制“特别”,而且在产品上他也搞出了“特色”。过去,这个原种场生产的种子都是大路货、本地造,缺乏科技含量、效益低下。侯爱民这个场长,由于他受过科技培训,搞过技术指导,懂得“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的“神效”。于是,侯爱民走出原种场,请教名师,访问农业院校及种子科研单位。得知“农大60”杂交玉米组合的高产、优质、高抗的信息后,侯爱民三次进京游说本地的制种优势条件及其本人的科技推广能力。终于感动了育种人———中国农大教授戴景瑞(后为工程院院士)。
侯爱民买回了这个良种的制种、推广权,先后在县、市、省布点展示推广。为了配套“良法”,他同时主持承担了《旱作良种繁育及其推广》的省重大科研开发课题研究及《农大60玉米新品种配套技术综合研究》的省重大攻关项目,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经展示及良法配套研究,侯爱民把原种场的千亩制种试点拓展到全县3万亩的制种基地。1989年底,侯爱民承包的原种场盈利达100多万元,这是他中标的20倍。
兼并公司分政企
2000年我国《种子法》开始实施之时,在全国才提出种子系统要实行“政企分家”,各级种子公司就是要取缔管理职能,单纯搞生产经营。而侯爱民已提前10年就把屯留县种子公司兼并到原种场,成立了“山西省屯留玉米种子专业公司”。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原种场只承担原(良)种繁育和新品种试验、示范任务,而繁育计划却由种子公司制定和安排,生产的种子也必须由种子公司销售。试验示范方案及种源也由种子公司提供。二者长期处于相互扯皮、制约和对立的局面,其结果“两败俱伤”,影响了各自的发展。
侯爱民担任场长以来,原种场发展很快,制种规模和经济效益都远远超过了种子公司,并已替代了县种子公司的一些工作。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侯爱民提出要用原种场兼并种子公司的新思路,当地政府立即批准。1990年3月29日原种场与种子公司合并成立了“山西省屯留玉米种子专业公司”。
聘请专家创品牌
尝到引进“农大60”良种甜头的侯爱民深知,种企靠良种发展,良种靠专家选育。育种专家在他心中就像财神一样。1992年,侯爱民跑山东、下河南,上北京、去丹东,亲自登门拜访,多次虚心求教,以感人的诚意、执著的追求,赢得了育种家们的认同和支持。他们公司先后与全国20多家科研院所及农业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聘请了30多名国家级著名育种专家教授担任公司顾问,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大玉米改良中心主任戴景瑞,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玉米育种专家周宝林。由于高层专家的介入,屯玉种业新品种开发研究在国内种业界捷足先登,渐成规模,到目前公司拥有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玉米杂交种50多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18个。由此,屯玉种业的新品种抢占了进入市场的先机,提早奠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屯玉种业在全国玉米种子的主要市场都拥有了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种,并已形成了经营中品种、开发中品种及储备中品种的三个梯队。该公司已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建立了4个研究中心、6个育种试验站及研究所、国家区试站和南繁工作站13个单元、50个生态试验点,形成了遍及全国的试验网络。
后来,该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近9年来,生产的玉米杂交种经农业部抽检合格率保持100%,“屯玉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改制创新强管理
与时俱进,敏于适应新形势,接受新理念,是侯爱民的一大优点。本报记者认识他已近10年,几乎每次去采访都会发现新变化。在种业同仁心目中,屯玉种业的发展仿佛是中国种业的一个缩影,屯玉种业的变化犹如中国种企的一个风向标。
侯爱民和他的一班人较早地意识到早改制,早规范,早发展,才能适应大发展。2000年3月,屯留玉米种子专业公司改制为屯玉种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3月,又改制为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十年企业产权归国家所有的制度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内部职工控股,产权主体多元化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后一次改革的目的是为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资本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做强做大屯玉种业。超前而适时的改制后,侯爱民又实施技术创新,从自主创新到合作研究、购买品种商业化开发权,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开发能力。在管理创新上,建立了经营决策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质量管理机制、经营运作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继而,在侯爱民的倡导下,经民主决策实施了“四项制度”改革与“六大体系建设”。涵盖组织人事制度、计划预算制度、计效考核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及科研体系、生产体系、物流体系、营销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屯玉种业靠管理不断创新,增强了企业的实力,推动了产业升级。
外聘经理搞优化
据本报记者多年的了解,高级农艺师侯爱民的基础文化水平虽然不算很高,可是他的认识水平却相当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超前。他身为屯玉种业的创始人、董事长,但能礼贤下士,尊重知识、重视人才。今年不久前,在全国种业界MBA研究生班的研讨会上,一位德高望重的种子管理总站站长讲道:目前中国种业水平最高的职业经理应属郑文俊先生。早在3年前,侯爱民就敏锐地认识到郑文俊先生人品之好、水平之优、威望之高。他求朋友,找“说客”,“三顾茅庐”终于把清华大学首届MBA工商管理硕士、原中棉所副所长、原丰乐种业总经理郑文俊先生请来屯玉种业担任总经理。侯爱民此举在全国种业界传为佳话,称之为“明智的选择”。此后,侯爱民在全国广招人才,通过各种优惠的条件与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使公司在短时间内集聚了大批前沿学科的“尖子”。屯玉种业在全国各地引进2名博士、9名硕士、1名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为跻身国内种业前列、进军世界种子市场提供了丰厚的人力资源保障。屯玉人由原来的本土化优化为高层次全方位的人员结构。对引进人才均委以重任,其职务占了部门经理以上岗位的一半。
在优化人员结构同时,还优化了组织结构、基地结构、品种结构及市场结构:
对各部门、分销中心的职责,以及与上下游部门之间的衔接关系重新定位,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该单立的单立。公司还在营销、生产等系统开展了全员竞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高。
屯玉的生产基地实现了由山西向西北地区优势基地的战略转移。从中选择好的区域好的地块来培养、巩固、发展。目前,公司的优势基地已达到70%以上。公司力戒多而全,而根据市场需求,突出主打品种。安排组合数由去年的50多个,一下锐减到29个。品种结构更符合市场需求。今年可产种子5700万公斤左右,其中芽率在88%以上的精品种子可达60%以上。
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开辟市场,改为突出主攻重点市场,根据全国玉米产业带的分布,以及各地需求的大小,把市场分为三个类型,分类实施,屯玉的产品销量逐年递增,实现了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屯玉种业目前已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建立6个生产型子分公司,营销网络也由原来的公司销售科发展到拥有中原、西南、东北、西北四大玉米主产区、16个省区级分销中心、376个县区级分销总店、1万家乡村级联销店,并在深圳、合肥、新疆、郑州、沈阳、武汉、北京等地建设了15个子公司。
在侯爱民领军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屯玉种业先后被评为“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第二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公司所在地被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玉米良种之乡”,并承担了国家航天育种基地建设和国家863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任务。
侯爱民的艰苦奋斗及卓越成就受到社会的肯定,1995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山西省省政府表彰为“经济结构调整突出贡献企业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