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访谈
严肃的“十个不做”
时间:2010-02-08 13:55:00来源:作者:马帅
 

因为三分之差,他被挡在大学门外。因为家境贫寒,无力复读,他只能走向社会,自食其力,以减轻家庭负担。于是,在他的履历中出现了木匠、理发匠、泥瓦匠、勤杂工、建筑工地“包工头”、装修工等等。在为一位大学教授做家装时,他的好学与良好的服务,赢得了教授的信任,教授给了他一些自己发明的一种除草剂,让他回安徽桐城老家时,在自家的水稻田里试用。这一试,使他成为了那一除草剂产品在安徽桐城地区的经销商,由此步入了农资行业。数年之后,他由农药经销商转身变成了农药生产商。

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急需人才的他,把当初上大学的梦想变成了办大学的行动,让更多的年青人圆梦。

于是,从成人教育开始,他毅然决然地投资3.2亿元,于2006年在安徽合肥大学城内,建成了占地五百多亩、以学历教育与应用教育相结合、在校学生达1.2万余名的高等院校--合肥财经职业学院。而与此同时,他的农药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品牌影响力在业内日趋提升。

去岁岁末,当一场大雪为泰山披上了厚厚的银装,在泰山脚下的一家宾馆内,由他统帅的安徽嘉日成集团属下的嘉日成技术有限公司,凭借一个农药单品,在厂商战略联盟联谊会上,竟然一次性收到现场到会的经销商预付款三千多万元。这在国内农化行业实属不易,引发了较大的反响。是日,面对窗外飞扬扑面的大雪,笔者和他一起复盘近二十年来他所踩下的足迹时,他不断提起那位曾给予他诸多帮助的大学教授,不断提及知识、人才,提及责任和良知。而他那自从创业以来,就一直牢牢左右自己的“十个不做”,便是吸引笔者寻根探底的根本所在。

他,就是来自黄梅戏故乡的安徽嘉日成集团董事长,一个正值盛年、举手投足极具黄梅戏腔调的企业家--严肃。

 

笔者:在您“十个不做”的自律中,把“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企业”放在了第一条,这是作为企业家的良心、良知?还是有其它什么特别的因素在提醒您?

严肃:一般来说,经商办厂做生意,遵纪守法,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应该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良知。但企业是经济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谋利是其本能。任何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点,有时的确很难做到与国家利益完全保持一致,即便是国有企业,有时也再所难免。否则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怎么会出现那么多影响很大的事件,像08年乳品行业的“三聚氫氨”事件,涉及到的许多企业都是国有大企业。因此,这一条看似很抽像,可实际上是很具象的。

作为农化行业的一分子,环保是农药企业必须正视的一个严峻课题。对于农化企业,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但不少企业往往把获得的国家扶植基金移作它用,不用向绿色环保、无公害、有机方向创新产品,而是以损害生态环境这一国家最高利益为代价,换来自己企业的壮大。这样的企业可能会发展一时,但最终一定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定会被清理出局的。另外,农药行业的经销商也都很清楚,到自己店里来买药的都是乡里乡亲,来不得半点伪劣。一旦背上骂名,那可不是一时,而是一世!所以,我时时刻刻把这一条当作经营企业的首要。我的农药厂十六年来,没有因为环保等问题,被国家政府罚过一分钱。我认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企业家的良知和道德。不管别的企业家如何看待,在我的心里,国家利益始终高于一切。

笔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可您的第二个“不做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这个该如何去认识呢?

严肃:“事业之大,莫大于共生;好员工,当与企业共生;好企业,当与行业共生;好行业,当与社会共生!”共生,这个企业经营理念,是16年前嘉日成企业成立时我就提出来的。不去追求我老板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把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发展的命脉结合起来,就是老板与员工、与客户共患难共命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