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钟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应该将科普工作视为自己的义务,看做自己科学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针对当前我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鲜有参与科普工作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钟灿院士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两会期间,欧阳钟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说,科普工作并不是“小儿科”,并不是每个科研人员都能做好这个工作,往往作高端科普讲座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在2009年6月17日全国科普创作研讨会上,周光召就曾说自己每次报告前都花很多时间去准备,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意,他深感科普工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
“一个好的科学家还应该是好的科普家。如我国的周光召院士,美国的化学博士阿西莫夫及英国科学家霍金,他们都是这样的人。”欧阳钟灿说。在20世纪90年代,他也曾与合作者写过一本科普书《从肥皂泡到液晶生物膜》,并被评为“近20年来100本优秀科普书”,该书还被台湾地区以繁体字出版。
“科普的劳动价值绝不低于科研的劳动价值。很多创新思想开始都是以科普的形式在脑子里出现,而做完研究后,科研成果也需要科学家做推广工作。”欧阳钟灿何肯定科普的劳动价值。如2003年,在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上,周光召院士作了第一场报告——《发展学科交叉,促进原始创新——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五十周年》。这场通俗易懂的报告让人们了解了英国科学家在困难时期如何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也让人们看到促进学科发展,产生重大创新的各个条件和因素。日本半导体技术超过美国,与日本的科普工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半导体产业新闻编着出版的《半导体50年史》一书访谈了相关领域的537人,将日本半导体技术发展情况全面展现了出来。
“科学发达的国家,科普工作也一定开展得很好。”欧阳钟灿说。自1825年以来,英国皇家学会每年圣诞节期间为公众举办名为“圣诞科学讲座”的系列主题科普讲座。如法拉第的圣诞科学讲座是通过蜡烛燃烧的种种表演和实验,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科学原理进行了解释并且教给青少年听众们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和科学分析的方法。这6次讲座后来整理成《蜡烛的故事》成为传世的科普名着。波易斯以《肥皂泡》为题所作的圣诞科学讲座,当场表演了很多有趣的肥皂泡实验,讲述了液体表面张力的科学道理。2009年,圣诞节讲座则是由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知名教授、着名生态学家、英国生态学会副会长Sue Hartley,作了名为《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三亿年战争”》的演讲。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