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0日上午,印塘乡2010年总结表彰暨2011年誓师动员大会在乡机关大礼堂隆重召开,获得该乡唯一“优质服务奖”的谢运桂同志上台领奖时,300余人的会议大厅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是谢运桂同志连续5年被评为“优质服务奖”,每次他上台领奖,无论台上的领导还是台下的干部都会自发地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感谢。
谢运桂,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8岁,生于1963年4月,高中文化。他从部队退役后,被招聘到印塘乡政府,先后在计生办、农技站工作过,2002年,因为工作需要,他调到党政办公室,从事炊事员工作,这一干就是10年。“炊事员十分平凡。平凡得每天拿着锅铲、围着锅台转。但把工作做好了,大家吃好了一日三餐,我就开心了。”谢运桂同志的话语无比朴实,他的岗位无比平凡,但在印塘乡每一个的乡村干部心里,却是一个不可或缺和值得尊敬的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谢师傅”。印塘乡党委书记徐孝泉常常和身边的同志说:“我要是出差一个星期不在乡里,乡里的工作仍然会井井有条,但谢师傅不在乡里半天,整个印塘乡就会乱套。”
谢运桂是印塘乡食堂唯一的炊事员,同时身兼清洁工、采购员。他除了独自负责100多号人的一日三餐,还主动承担了机关大院地坪每日的保洁、花草的修剪和大会堂卫生的清扫。很多人听起来觉得几乎不可能做完的工作,但是谢师傅一干就是十年。
“谢师傅每天早晨5点钟准时起床,先熬着早餐用的骨头汤,就开始打扫机关大院卫生。夏天还好,冬天的时候,必须要打亮篮球场的大灯才看得见扫地。等卫生打扫干净,汤调料做好,同志们就陆陆续续来上班了。做完早餐马上得准备中餐,一般要忙到下午两点钟的时候,他才有三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晚餐就餐人员比较少,但谢师傅一要采购第二天的食蔬,二要彻底打扫食堂的卫生,往往要忙到晚上九点以后。双休日大家都休息,但谢师傅为了给值班人员做饭,从来就没有休息过。每到星期天,他除了对食堂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外,还张罗着给机关大院的花花草草修剪修剪。据我了解,这十年了,他每年就休息正月初二这一天,正月初一都会赶到单位给值班干部做饭。可以说,谢师傅承担的工作量是印塘乡所有干部中最重的,但这十年,他从来没有向政府要求一分钱的加班费,从来没有向政府提一次个人要求。”印塘乡党委委员刘超凡向笔者介绍谢运桂的工作情况,言语中不由而然就透露出深深的佩服之情。
“我从来没有学过厨师,炊事业务知识非常浅簿,为了干好这份工作,我首先是抽空从书本上学习烹调知识,有时为一个菜肴的调味搞无数次试验,经常通宵达旦地翻看烹调书籍,有时深更半夜起来试炒菜肴调味,从没间断对烹调知识的学习。但我发现书本上的知识自己有时消化不了,远远达不到大家共同的口味要求,于是我又抽空虚心向乡村的大厨学习,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辛勤的努力,我感觉大家对我煮的饭菜满意度越来越高了。但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所食用的品种、味道也会越来越高,为了跟上形势的需要,满足同志们饮食的需求,我还必须不断地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把烹调技术搞得更好,让同志们吃得更加舒心,工作干得更加起劲。”聊到自己的工作,谢运桂从来没有觉得厨房的事能够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他认为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做什么都必须认认真真,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印塘乡这十年来,食品卫生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问题,烹调口味越来越好。谢师傅手艺好,不仅印塘乡的干部清清楚楚,在社会上也逐渐有了名气,每到早晨,不仅乡干部们都习惯到机关就餐,就连附近中心小学的老师、学生都经常来“蹭蹭饭”。刚开始几年,附近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很多群众就请求谢运桂帮忙操办,并许以重酬,但谢运桂每次都婉言拒绝了,慢慢地,求他操办酒席的人才少起来。一次,印塘乡一个停薪留职的干部在广东番禺新开张了一家餐馆,请了好多厨师都不满意,于是心急火燎地跑来求谢运桂出山。谢师傅拒绝后,这个干部很不高兴,说:“你在乡里每个月就领千把块的工资,我开你的工资是乡里的三倍还多,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并且我说句很实在的话,就你现在这个年龄,想在政治上混出路基本是没有希望了,要解决个正股都很困难。我看你要么跟我走,实在不想跟我走,自己到双峰街上开家小餐馆也比在乡里强得多!”谢运桂一方面连连谢谢这个干部的好意,一方面也向他解释:“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是我的天职,能够让绝大多数同志满意我的工作就是我毕生最大的追求!”
谈起谢运桂的敬业精神,印塘乡没有哪一个乡村干部不翘起大拇指:“我们谢师傅就是我们的贴心人。乡村工作不规律,有时候我们在村上忙完事回来,错过了吃饭时间,谢师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大家重新做饭做菜,从无怨言。”在工作中,谢运桂时刻告诫自己,让干部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有味的饭菜,是自己工作的职责。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后勤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在工作中,他坚守岗位,没出任何差错,给政府工作做好了后勤保障。
印塘集镇区一酒店老板谈起谢师傅却显得十分无奈:“我的店子就开在乡政府门口,十年前请了四个人帮忙干,还是做不赢手脚。自从这个谢师傅来了后,印塘乡的干部几乎就没到我店子里来过,现在我们就夫妻两人料理,都显得太清闲了。这个谢师傅早退休早好!”据印塘乡财贸副乡长谢霞光介绍,近年来,该乡所有客餐都在机关食堂招待,不仅就餐的领导或者兄弟单位的同志反映饭菜很可口,而且每年节约的招待费在20万元以上。
谢运桂不仅刻苦钻研厨师业务,在政治学习方面也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使自己的思想政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他有空还坚持撰写读书心得。该乡党政办一个工作人员跟笔者说:“谢师傅的学习抓得比我们还紧,效果比我们还好!有一次,一个拆迁户认为拆迁补偿不符合政策,跑到乡里大吵大闹,情绪非常激动,大家一时间拿他没有办法。到了中午,我们叫他吃饭他也不吃。直到将近三点钟的时候,谢师傅忙完厨房里的事,听说还有一个村民没吃饭,就跑过来好说歹说把他劝去吃饭。就在吃饭前后,谢师傅运用自己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自学到的法律政策知识,居然把他的思想工作做通了。这样的事情在谢师傅身上发生过好多次。”
谢运桂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他从没有耽误过乡里安排的任何工作。就在今年2月,他的亲哥哥不幸被车撞伤,送进医院后不久就不治而亡。面对这一巨大悲痛,亲人们纷纷要求谢运桂请假一段时间,回家主持哥哥的索赔和丧葬事宜。谢运桂深知亲人需要他的同时,乡机关也离不开他。他忍着巨大的悲痛,坚持没有请一天假,坚持做好每天的三顿饭,让同事们吃得满意。他每天干完活后,才匆匆忙忙骑着摩托车赶往家中处置哥哥故后的相关事宜。那几天,谢运桂脸黑了,身体明显瘦了,精神很不好。同事们知道后,有的跑到食堂干活,有的帮忙处理他哥哥的丧事,有的知道劝不了他请假,生怕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使他支持不了,于是不准他骑车,当起了义务司机。
平平凡凡做事,平平凡凡做人,但平凡的积累就是不平凡。谢运桂同志多年如一日,精益求精强业务,兢兢业业干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彭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