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访谈
彭顺国:农家书屋的"管理经"
时间:2011-11-25 13:33:09来源:作者:
    众所周知,农家书屋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是党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农家书屋虽然顺应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起来,但怎样让这个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加强管理、发挥作用还仍值得我们去探讨,为此笔者走访井字镇石口、花桥、水湾、扶溪等村农家书屋,引发几点思考在这里小谈一下。
  一、当前农家书屋管理现状
  井字镇地处双峰县南部是个典型农业乡镇,现有36个行政村(社区),配备农家书屋15家,井字人因受世代农耕文化和邻近荷叶镇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早、扫、考、宝,猪书、鱼、蔬”及“经世致用”的影响,广大干部群众爱读书、想看书的愿望比较浓,“开卷有益”对书本情有独钟,从书本中吸取知识和获得方法。走进各个书屋不时看到有群众前来借书、阅览。
  那书屋管理现状究竟怎样呢?笔者从细节入手进行阐述。发现一些小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书屋登记管理问题。书本借阅登记制度,借阅时应把书号、编号、书目、借、还书日期一应全部写上,但有的借阅者为了省事,草草写了几笔了事,有的干脆不作登记。这样给管理增加了难度,书本存在了流失,书本借出有登记,到了规定还时日期,书本迟迟未还,造成书本存量的减少,。二是日常陈列维护。陈列摆放有点书屋比较整洁,归类清楚,但有点书屋杂乱无序,特别书本阅览后没有复原到原归类的书架上,造成归类摆放的混乱不堪,加重管理状态混乱。三是书屋收发制度,特别邮寄刊物收存未及时衔接现象,因书屋管理员没有及时在书屋值守,邮寄刊物由他人代收,当得知是书屋的资料,群众爱看书的,没有入书屋登记或签收,直接借去阅览。这样造成收多少刊物不清楚,发借出多少刊物也不明白。
  二、对农家书屋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制度、强化书屋管理。不但要重视“农家书屋”的建设,更要重视“农家书屋”的管理。不加强建成“农家书屋”的管理,就会形成“建时一阵风,建后无人问”的状况,久而久之,建成了的“农家书屋”这个阵地就会丢失。所以,笔者建议:一是要由各村(社区)配好书屋管理人员。发放一定的误工补贴与义务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一点劳动报酬。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对聘用的管理员,要搞好岗前培训,使之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也可采用村配镇管的模式。二是加强考核,由镇文化站牵头成立书屋管理考核小组,定期对书屋的管理现状进行考枋进行指标细分量化,对书屋整洁度,书目完整度,借阅及时归还情况,借阅开放日等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年终进行评比。对合格的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一定比例给予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取消每年度书屋更新费用。
  (二)创新形式,发挥书屋效能。建好管好“农家书屋”,最终目标是用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建设的核心在于方便农民看书,提高农民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重建轻管,重管轻用,都是与“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背道而驰的。用好“农家书屋”,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读书的风气。首先,各村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切实纳入到整个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其次,要在各个村级建好“农家书屋”,让群众有书可读。最后,要开展活学活用的典型评比,引导全社会把读书活动作为时尚和荣誉。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体现了中央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所以各级政府应象搞经济工作一样实实在在地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切实落实有关政策,才能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