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访谈
“使农民工成为优秀产业工人” ——新华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
时间:2012-03-06 14:56:14来源:作者:
    新华网记者 房玉茜 姚斯彦 曹滢  

    青岛港是国家特大型港口,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良好的往来,是我国第二大外贸港口,是联通中国、面向全球的世界第七大港。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介绍培养农民工、塑造文化强企的“青岛港模式”。

    培养学习型农民工、实力型员工

  青岛港有两万多名员工,其中农民工就有9000多名。一开始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经过一番精心“打造”和磨炼,脱胎换骨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青岛港是怎么做到的呢?

  “培养农民工同志,首先要关心、尊重他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兄弟。在青岛港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常德传说。

  据介绍,青岛港重视学习,要求农民工同志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学政治就是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怎么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意义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希望每一位农民工同志能够把个人命运和国际、港口命运联系在一起。

  “不管是扛包的、种地的、军营的、学校的,到了青岛港工作就处于同一起跑线,有什么本事就发挥什么本事,不唯经历唯能力。”常德传介绍说,青岛港要培养的不仅是能出力的,更要培养实力型员工,注重激励员工发挥自我创新能力。“这样,整个企业不仅是一个大港口,更成为了一个大熔炉、大学校,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采访中常德传举例说,去年修建新码头,按常规需要四五年才能建起来,而青岛港用了363天,这就是工人们团结起来打造的实力作品。好的企业文化能把工人凝聚起来,把员工的智慧发挥出来,企业也会发展得更好。

  学雷锋在青岛港员工中常流水、不断线

  优秀的团队离不开崇高的精神来凝聚。“青岛港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青岛港精神,其核心就是雷锋精神。”常德传说,雷锋精神就是助人为乐,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常德传介绍,学雷锋在青岛港常流水、不断线,年年月月都贯穿着雷锋精神。青岛港团员青年,20多年如一日,一代一代地作为志愿者给老红军服务,一代团员老了,下一代又接起志愿服务棒。青岛港还有几个女职工,坚持赡养七个孤寡老人,老人高兴地说:“自己子女都做不到的这些女职工做到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