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男,54岁,双辽市双山镇三合村农民。从1982年开始研究水稻旱种耕作法。32年来,他一心坚持搞科研,终于成功研究出水稻垄系栽培方法,每公顷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00多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张文的科研成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研究水稻
积累50余万字学习笔记
1982年,回乡青年张文开始研究水稻,他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延边农大和吉林农大水稻栽培技术教材,积累了5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
1985年春,张文东挪西借凑了300元钱,从辽宁、河北买回5个水稻品种,播种在自家的二亩地上,开始了旱作水稻良种培育实验。
旱作水稻是当时国内外水稻研究的空白,在他之前也曾有人研究过,但没有一个成功的。
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支撑和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面对破土而出的稻苗,张文学到的那些知识一个都用不上,初次试验宣告失败。这也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啥科研啊,国内外那么多高级专家都没研究明白,他一个农民异想天开要研究水稻?简直是胡闹!
面对各种议论,张文只当没听见,仍坚持自己的研究。
1986年春节刚过,张文从银行贷来2000元,北上黑龙江,南下广东、云南等省,背回了50多个水稻品种。回来后,他把稻种分别种在了自家的3亩田里。
尽管这次他借鉴了前面失败的经验,但仍没收到预期的结果,实验又失败了。
村民们又开始议论:他能研究明白水稻,我能让牛长出翅膀!一年又一年,张文已不记得自己失败了多少次,但始终没放弃那个让他无法割舍的梦。
欠下债务
他瞒着妻子把房子卖了
没有科研经费,没有试验田,他把自己的实验研究移到了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1990年秋,张文又筹集了1000元钱,在辽南购回一个以前没有实验过的水稻品种。小苗破土后,他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仔细观察稻苗生长。张文惊喜地发现,这个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它的根系比其在辽南水作的要发达,植株分蘖多,着粒密度、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也较大,有效粒数多而饱满,耐旱能力非常强,十天半月不浇水也能正常生长。
这一发现,让张文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和其潜在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立即将这一成果总结成资料并上报。当年10月,他被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农民技师。一个月后,张文挂牌创办了国营梨树农场星火良种效益研究所,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节水水稻品种研究工作。但几年来的研究,投进去的资金不但没有分文回报,还欠下4万多元的债务,实施这一研究计划,让家徒四壁的张文已经没有钱了。
一天,张文对妻子说:你有段日子没回娘家啦,回去住几天吧。妻子不知他的用意,乐颠颠地回了娘家。可回来时却发现家没了。望着堆在邻居家仓房的锅碗瓢盆和衣服被褥,妻子顿时陷入绝望中。她哭闹不止:这日子没法过了!妻子扭头回了娘家,她要和张文离婚!
眼见儿子研究水稻陷入极度贫困中,家没了妻子也走了,愤怒之极的老父亲举起一根大木棒,将他的大腿打出一道三寸长的血口子。
帮助村民
成功找到稻苗发病原因
凄凉的张文不得不求亲戚朋友一次次出面,好说歹说劝回了妻子,在父母家的一间小屋里暂住了下来。
不要再这么瞎折腾了,今后安心过日子,不然就滚出去!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亲向儿子下了最后通牒。
然而没多久,老父亲就失望了:我算看透这小子了,他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几天后,张文夫妻被老父亲赶出家门。
在外漂泊了六七天,总算借到了一户人家的空仓房住了下来。
这一年,当地村民家的稻苗发生了病变,移栽到水田里的稻苗枯死过半,虽然使用了多种防治措施,仍难控制恶化发展的病情。但张文家地里旱作的15亩稻苗却像小麦一样浓绿茁壮,生机盎然。村民们看到了生机,争相把张文请到家里、田里,让他给自家的稻苗把脉治病。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张文找到了稻苗发病的原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几年来积累的经验,运用科学的防治手段,让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至此,张文在村民们心中的形象彻底改变。
收获成果
为稻农增收2000余万元
1992年,张文旱作的15亩水稻以近两万斤的产量引发了当地村民们的热议,更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当年,张文被评为梨树县先进科技工作者和梨树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张文将自己培育出的这个水稻品种命名为文育302。至1996年,文育302水稻连续4年在他自家和一些村民家的田地上进行了旱作示范耕作,产量一直处于增长势头,成为当地村民们发家致富的首选稻种。当年12月,普通农民出身的张文被吉林省科协评为农技师职称。
1997年,张文应聘到双辽市双山镇余粮村任农业技术员,他再次卖掉新房,筹资创办了双辽市余粮水稻研究所,义务向村民们传授旱作水稻栽植技术。当年,余粮村村民栽植的100公顷文育302旱作水稻获得了大丰收,所产稻米远销沈阳、北京等城市,当地村民富了起来。
2000年,应永吉县的聘请,张文创建了永吉县稻作研究所,在吉林东部山区,文育302示范两万公顷,为稻农增收2000余万元。
正当张文在永吉县为农民做示范的时候,德惠市布海镇的几名农民找上门来,说他们那里有一块涝洼地,几年来,栽植水稻旱死,种植玉米涝死,想试试张文研究培育出的文育302水稻。张文二话不说,随几个农民来到了德惠市布海镇实地考察,教他们种植方法。当年秋天,这块涝洼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精心培育
他的水稻既省肥又节水
一个又一个成功,让张文赢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和崇高的荣誉。这年九月,张文被授予四平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他的《水稻移栽旱作栽培方法》获第九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1年1月,张文被国家科技部誉选为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2月,共青团中央、国家科技部授予张文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称号。3月,《水稻移栽旱作栽培方法》获香港国际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张文的事迹被选入《当代世界华人杰出科技专家》一书。4月,张文把旱作水稻栽培技术带到了松原市宁江区,用文育302在2000亩旱田上进行了示范。专家的考评结果是:这种水稻不仅高产,而且省肥30%,节水50%以上,每公顷投资比栽植其他水稻品种节约300元,综合算下来,每公顷产量比普通稻种高2000多公斤,可多收入2000元3500元。这一鉴定结果,引起了国内及世界农业科技专家们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当年6月,张文被香港国际科学院聘为院士,获得香港国际新技术新产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颁发的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8月,文育302水稻新品种获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11月,张文与团省委一起在双辽市双山镇余粮村创建了吉林省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
推广技术
想寻找一个投资合作者
2002年2月,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育302已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符合推广要求。3月,国际志愿者年委会授予张文优秀志愿者称号。
2004年,张文申报的《水稻移栽旱作栽培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2005年,张文提出《水稻垄系栽培技术示范》新课题,立即得到了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著名水稻专家赵国臣、副所长张三元先生和中国水稻所李西明副所长及省水利厅领导的关注。2006年,这一研究在四平、永吉、松原等地先后开展了示范工作,播种面积由最初的1亩增加到1700亩。当年,张文被评为双辽市管优秀专家、双辽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四平市管优秀专家。
2009年6月9日,应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邀请,张文专程赴长沙市与袁隆平见面。袁隆平评价张文的科研成果是水稻栽培史上的创举,认为水稻垄系栽培方法是中国水稻耕作栽培的历史性跨越,其将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无法估量。
问起今后的打算,张文告诉记者,吉林农大和解放军总后勤部都曾以高薪聘请他帮助搞旱作水稻栽植,但他另有打算,他已经与蛟河县达成协议,帮助蛟河县实现30万亩水稻工程项目。
4月20日张文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长岭县采用高新水稻栽培新技术,指导两个盐碱地水稻基地,面积4000多亩。张文说,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寻求一个投资合作者,只要有500万元,他的事业将会跨越式地发展,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信心。
(记者 高德臣 报道/摄)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