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访谈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不矛盾
时间:2014-11-07 20:46:26来源:作者:张虎
■本报见习记者 倪思洁

  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农业发展提出要健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目标。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表示,政策是好的,关键靠执行,要把科技、政府、市场结合起来,最终依靠我们自己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去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连增。对此,朱英国认为,十连增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证,但在背后,一方面隐含着不合理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还存在粮食自给率下降、大豆等粮食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

  朱英国表示,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要确保粮田不被占用,这就需要统筹协调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关系。政策是好的,但还要看能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如果协调得好,真正做到城镇化健康发展,那么,城镇化和粮食安全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还应当是统一的,因此现阶段各级政府还要重视协调,不要因为城镇化而占用粮田。

  比方说,我们可以培养有知识的基层干部,能够把政策运用好、执行好。现在很多村子里都有村官,这些村官应当带头保证粮食安全,懂得把村里的粮食生产和城镇化工作规划好,既不占粮田,又保证城镇化。朱英国说。

  与此同时,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而言也是有贡献的。朱英国说。

  他认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经营主体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农业生产中,如果能形成集中生产,农业会发展得比较好。倘若还是采用小农经济的方式去种田,不光农民可能赚不到钱,粮食安全也没法保证,而以种田大户的形式种田,既能种好粮田,又能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农民自己还会有收益。

  因此,现阶段我们还是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改革,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保证和提高农田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朱英国说。

  其实,农业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人公归根结底在于农民,而现在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真正种田的以老幼病残者居多,因此,我们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让懂得现代化技术,能运用现代化技术的人来种田。朱英国说。

  在朱英国看来,利用科技发展农业也是未来确保粮食安全的法宝。粮食安全要靠科技创新,不仅要提升粮食产量,更要提升粮食品质,特别是要在粮食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下功夫。做到良种、良法、良产和良态,即粮食品种要好,耕作方法要好,粮食产量要好,生态安全性要好。

  因此,保证粮食安全要把科技创新、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粮食安全靠我们自己的目标。朱英国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4-16 第1版 要闻)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