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过各行各业,最终决定养鹅
4月3日,走进位于汤阴县古贤镇北周流村东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王志海的养鹅场时,只见散养在林带里的5000多只白鹅吃得十分浑圆,正欢快地迈着步子。
王志海种过树、种过地,做过小生意,给别人打过工。2011年,他经过多次考察,决定流转土地100余亩,发展高效林业经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引进了4000株清香核桃进行种植。种植后我琢磨着,核桃两三年才挂果,期间这百余亩地空闲有些浪费,可以养些禽类提高土地增值能力。王志海说。
主意定下后,为了充分发挥林下空间土地效应,2013年他投资6万余元引进了5000多只四川白鹅进行养殖,靠养鹅发家致富,奔上了林下发展经济的钱途之路。
如今,这些娇贵的白鹅不但身价不菲,就连鹅蛋也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王志海每年仅销售鹅蛋收入就已达一百多万元。
林下养鹅,他当起了鹅掌柜
从雏鹅进场的那天起,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鹅掌柜。王志海说,养鹅看似简单,实际上一点儿也马虎不得。从天气、温度、饲料到防疫、用药剂量,所有细节都要一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每天与鹅打交道成了王志海的乐趣。他说,养鹅就像养孩子。为此,他还专门从外地请来了技术人员。
通过林下养鹅,鹅可以吃掉杂草,经过体内消化把草变成肥料,鹅粪又能促进树苗生长,形成了良性发展。再者,青草滋养,鹅不容易生病,成本也很低呢。看到一天天长大的鹅,王志海乐呵呵地说。
打开市场,鹅掌柜细致琢磨
一枚鹅蛋卖5元,每天大约能收200枚。在王志海眼里,林下养鹅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目前,打开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采访中,王志海说出了他的担忧。针对这一困境,王志海琢磨着注册商标,打造有机品牌,提升鹅产品的品质。他还设想着设计自己的包装箱,利用拓宽的销售渠道销往大型超市。
据北周流村村委会主任王新顺介绍,王志海的合作社由成立时的6户22人发展到如今的60户260人,流转的土地由成立初期的110亩发展到现在的800余亩,群众的致富路在他的引领示范下也正在铺开。(记者 黄燕杰 通讯员 李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