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该解决的问题不是加什么,而是怎么加。”会上,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发表了题为“电商创新与农业发展”的演讲:一亩田集团从最初的月交易额50万元,发展到目前日交易额突破3.5亿元,日均交易额3亿元,平台活跃用户200万,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今年以来,先后解决了60余次农产品滞销,为农民减少了大量损失。他认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痛点是生产效率低、流通水平低、产品能力低,而通过农产品电商集中交易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与业务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完善支付、金融和商务等服务流程,形成互联网条件下的集中交易便捷和集中服务优势。
在说到“互联网+农业”及农业电商的发展前景时,高海燕对产业前景非常看好。他表示,“互联网+农业”必须先从推动农产品进城、帮农民增收做起,否则,再好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都很难在农村推行;农业电商必须重视线下服务,不论是培训推动,还是产品和服务组织,在相当长的时间都需要线下辅助,线下不重,电商不稳。“这是由农民、农业、农村、农产品、农业市场服务的现实情况决定的。因此,中国的农业市场急需一个互联网化的第三方重度电商平台,这种平台规模在集中市场资源、创造行业生态、推行市场规则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他解释说。
农业品牌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以品牌连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对优质安全农产品有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整合农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公益组织和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方力量,推动农业品牌快速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与以往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户相比,近年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有品牌和市场意识,示范带动能力强,也有条件按照打造品牌的要求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控制。当然,打造品牌是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努力。
这方面是有成功案例的。浙江春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创建“九号牧场”品牌,进行市场营销,获得了良好的回报。经过3年的经营,猪肉售价从每斤17元涨到了每斤35元。“九号牧场”董事长赵春根认为,正是契合市场的农业品牌助推了企业快速发展,以安全、优质产品塑造维护企业品牌,进而向产业链高端跃升,这其中品牌是双翼,电商是航道,金融则是引擎。
研究机构、公益组织举办的农业品牌培育活动也成为不少企业的启蒙课。浙大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近期举办了2015中国农业产业英雄会,100个来自农业各领域的“产业英雄”分享各自的农业品牌经营经验,一起研讨如何实现向“品牌英雄”转型,吹响了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培育的号角。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