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很大行业,农业好坏是很重要的。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朝阳设施农业大市的地位已经确立。但是,相对而言的 “大”不一定等同于相对而言的“强”,如何让朝阳的设施农业“强”起来?为此,记者采访了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主任王瑞坤。
王瑞珅说我市设施农业的薄弱环节,一是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规模、技术和效益上。县(市)区之间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的不平衡性,导致在效益上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弃管闲置棚恢复利用工作仍很艰巨。老旧棚和企业、大户建设的成片大棚,依然是弃管闲置棚恢复利用的重点和难点。三是设施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目前我市的设施农业仍以蔬菜生产为主,食用菌、棚果、花卉的生产面积所占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设施农产品品牌效益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品牌少、影响力弱,品牌效益不高。此外,我市的设施农产品市场规模小,市场信息化功能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市场在指导农民生产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小。
谈到如何将朝阳打造成设施农业强市,王瑞珅强调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首先,继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扩大和巩固设施农业发展成果。按照设施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市的设施农业面积要达到200万亩,确定在重点产区、农民发展积极性较高的乡镇加以推进。进一步加大旧棚改造和闲置棚恢复利用工作力度,巩固恢复利用成果,形成弃管闲置棚恢复利用工作的长效机制。
其次,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结构,实现规模与效益同步提高。目前,我市的设施农业作物已由过去单一的蔬菜生产,拓展为蔬菜、棚果、花卉、食用菌等多种作物。今后,在继续扩大花卉、棚果种植面积的同时,重点发展草腐菌生产。
第三,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快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的推广速度,从现在开始,争取利用3年时间,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实现全覆盖,同时加快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技术和农机具的推广应用进程,让新技术成为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支撑。
第四,加强市场建设,建立健全设施农产品流通体系。在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方面,我市规划建设一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增强博览功能、技术服务功能、信息发送功能、农产品交易功能,以利于提升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
第五,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快设施农业催生工业的发展速度。推进设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持有特色、有前景、辐射能力强的设施农业企业建设,实现设施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工业园区建设,每个县(市)都要建成一个投资 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务求实现设施农业效益最大化。
第六,加强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加强农产品的监测检验工作,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对农业投入品实行动态管理和制定审批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设施农业主导产业地位不动摇,狠抓设施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将我市建成国家级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王瑞珅最后说,2014年,继续把提质增效、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作为今后设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抓实抓好。以设施农业的技术先进、质量提升、品质优良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优异成绩,向全市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