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三农新闻
台湾人都想做农民
时间:2011-01-05 11:26:5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山峰

“北京是一个农村氛围的城市”。这篇报道引来潮水般的挞伐,都说,“你这个台湾女人凭什么污蔑北京?”很是意外,不理解农村怎么就“污蔑”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农村这个概念,两岸大不同。

其实在台湾,什么叫做有钱?不是拥有都市中心的豪宅,也不是Benz、BMW甚或什么劳斯莱斯,而是在乡下有栋透天厝,甚至再有个小田地。农村在台湾人心中是一个都市人在奋斗多年以后的向往,是一个过尽千帆之后的回归,对自然、对人性、更是对精神与灵魂感受的一种“时尚流行”。所以,农村在台湾人心目中,绝非一个倾向负面的名词。

为何农村这个在定义上、两岸完全相同的名词,却在人们的理解中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台湾,一个蕞尔小岛,没有天然资源,地震、台风频仍,在这小岛上艰苦地生存,粮食恐怕是第一要务。因着日治时代的“以台治台”策略,日本人在笼络台湾人心时选择的是地方士绅,给予的除了那个皇民化的姓氏,还准予这些士绅子弟可以读书,但类别必须限制在农业、医学。其中,农业因为担负着提供日本本土所需农产的前提,因此,从那个时候,就已经为台湾的农业发展奠定下良好基础。

其后,蒋经国先生所施行的三七五减租乃至耕者有其田政策,使得佃农成为自耕农,拥有农田并为自己耕种。而这也使得如何在有限土地上创造最大价值的思考,成为每个农民所重视的。如何在当地的天然条件下,有效地产生各种农作物,台湾的农耕队为台湾的农业技术提升加了一把重要且必需的劲!

后来,李登辉时期,此人本身就是学农的,知农、为农的责任心驱使,农村现代化、精致化农业等等各项政策的推广,使得在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农业仍然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脉动。

台湾的农业改良技术世界闻名。举个例子来说,有种热带水果叫“释迦”,我很爱吃,但这水果很娇贵,非常容易因为熟透而烂,磕碰一下也不行,因为甜度高又容易滋生蝇虫,因此,距离产地太远就无法享受。也因为易烂,所以除了产期的很短时间可以一快朵颐,基本很少见。

但是,台湾农民却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将坚硬不易烂的“凤梨”(大陆称菠萝)与之杂交,生出了一个新品种 菠萝释迦,不但籽变小了,果肉相对变多了,最重要的是,不易坏,不怕磕碰,大大提高了这种水果可销售的范围。而在今年春天我去海南时,也看到这种水果在当地的摊上,到处都是。

至于农村现代化,由于经济的发达加上国际贸易的流通,粮食作物已经无法符合台湾本土所需。从许多农业地区购买其成本可能远低于自己耕种,因此,不种植粮食作物的台湾农村,开始发展经济作物,并且延伸农村价值与经济,所以,彰化有大片花田。据报道,台湾种植的郁金香可以外销到郁金香之国 荷兰,而各种与农村、农产品有关的文化创意活动也应运而生,例如台湾花卉节,就是在经济作物的发展下,衍生出的休闲活动。农村不只是靠着农产品赚钱,还可以因为旅游人口的吸引,而增加收入。

此外,因着生物科技的发达,农产品有了其他方向的运用。譬如,曾经在大陆也知名的美容类节目“女人我最大”中介绍的“菜瓜水”就是将原本价值低廉的菜瓜,制成了女人保湿用的化妆水,天然好用又便宜,等于提高了农作物本身的价值。

并且,政府辅导农村建设成为“度假旅游点”,因此许多精致有特色的民宿应运而生。假日时,台湾人大多会带着小孩,举家到农村享受脱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与大自然,也让小孩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增加知识,接近土地,并且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因此,我感觉,在这样的一股风潮中,也让台湾人更加深爱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对于土地、家乡的热爱,已是台湾社会普遍的氛围,这与农村与都市的亲近,且保有农村的特性,有着紧密不可分的关系。

台湾人都想做农民,这是一种人类在过度物质科技之后的一种反思,一种出于人为动物想要返朴归真的内心渴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乃至身边的朋友们都羡慕着,在乡下有个住所,假日可以回去种种东西、在太阳底下耕作的这种惬意。其实农村不必然代表着贫穷与落后,如果能在维持风貌的同时又相当程度地通过政策方向、创意巧思与城市结合,那么,农村恐怕才是人们最适合也最需要的所在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