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加强“软投入” 建设新农村
时间:2009-10-30 09:06: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马帅

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软投入”。说到投入,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资金、生产资料、劳力等“硬件”的投入,而忽略了一些“软件”的投入。
一是科技的投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科技培训的投入,科技人员的投入。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家各级财政相继加大了农业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某些“软件”设施未跟上,难免有些资金被变相使用,没有起到实效。加大科技培训的投入,首先,要把乡镇农技站从“农资经销站”的柜台上脱离出来,加强农技人员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实时“充电”,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其次,要加大为农民“充电”的力度,多请专家、学者为农民培训良种推广、蔬菜种植、甜叶菊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和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组织农函大学习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知道,在很多发达国家,务农也凭证书的。如丹麦,凡是立志务农者必须经过9年义务教育和6个月的农业基础教育,同时还要具备3年务农的实践经验,再加上9个月的农业经营课程,经考试合格才能获得有关证书。加大科技人员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农技人员对农民的投入,要让农技人员多下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烟叶烤制等,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研人员对农业研究的投入,对病虫害防治、增产增收等进行研究,推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并推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是政策的投入。这里要说的主要是鼓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和提高抵御农业风险的政策。首先是鼓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要改善农业投资结构,加大对农产品保鲜保质、加工和物流方面的投入,给予享受财政补助资金、帮助提供启动资金、给予财政贴息贷款扶持、实施规费免除等政策优惠,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重点扶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避免一窝蜂,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是提高抵御农业风险的政策。近些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高,粮食增产了,一时因价格等因素需要储存,因受条件限制,往往会被虫蛀、鼠咬、霉变等,从而造成浪费。为此,可以充分利用各乡镇粮管所粮仓的作用,开办“粮食储蓄所”,积极收储农民的粮食。农民按照存放时间的长短缴纳不同数额的钱,到期前,农民可以随时提取;到期后,既可以续存,也可以按照预定的收购价出售给“粮食储蓄所”。由于我国地处自然灾害频发地带,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较差,如:去年赣县县城的养猪大户韩某,因为猪发病,一次性就死了100多头,本来打算扩大规模的,没想到反而连本都垫掉了,可见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很差的。为此,一方面,应该尽快出台政策,推出实施政府补贴的水稻、脐橙、烤烟等农产品保险险种,为农业生产缓解风险;另一方面,在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和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出台优惠政策为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帮助农民解决养老的后顾之优。
重视对农业的“软投入”,最终体现在“硬件”上。只要我们的“硬件”、“软件”都配套起来了,农业生产就不会有问题,农民也就增收了。

赣县财政局 夏小华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