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支农投资现状
楚雄市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不断扩大支农投资规模,支持“三农”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2006年、2007年,楚雄市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分别为225万元、750万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食用菌种植、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科技培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新品种推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村基地设施、小康住宅建设等项目建设。特别是2006、2007年整合各类资金,先行试点,重点实施了80个试点村的通村公路项目、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双低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山区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项目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支农投资整合项目,为整合支农投资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在支农投资整合中,楚雄市强化政府责任,实行责权挂钩,将相关项目与相关投资统筹使用,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存在的问题是:
1、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出现交叉重复现象。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和重复,加之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能力低,给资金和项目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支农投资整体使用效率不高。
2、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农业项目具有点多面广、单项投资规模小等特点。一些部门在安排支农投资时撒“胡椒面”,人为造成项目数量多、资金使用分散,投资效益大打折扣。
二、整合支农投资的措施
1、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结合楚雄市区域经济特点,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农村发展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发挥规划对支农投资安排的指导作用。加强对不同渠道支农投资的统筹协调,引导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通过搭建项目平台,探索整合资金的不同模式。
2、明确分工,责权一致。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支农投资方面的职责,规模工作程序和管理办法,减少事权交叉,形成部门间分工明确、责权统一、相互协作的机制。理顺部门事权,扩大部门自主权,强化政府责任,发挥政府统筹安排支农投资的作用和各方面支持“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合的重点是建设内容和投资意向上交叉重复明显、地方反映强烈的各项支农投资,特别是用于各类农田建设改造投资、生态建设投资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
4、加强配合,规范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通气和各类支农投资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集中安排,着力解决投入分散与重复建设问题,建立支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政府支农投资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率。
三、对今后支农投资整合的意见和建议
1、合理界定政府支农投资范围。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严格把握政府支农投资使用方向,以基础性、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快农林水和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六小工程”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针对农业和农村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监管难度较大等特点,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进行建设,完善财税体制,增强地方政府财力。
2、改革政府支农投资分配与管理体制。改革财政支农预算分配管理方式,统一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科学划分财政支农预算科目,把人员机构经费与建设发展支出严格分开。将人员机构经费等日常支出纳入财政统一管理,逐步将财政建设性资金纳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范畴统筹安排。按照“减少交叉、权责一致、强化协调、增强服务”的原则,调整和归并部门职能分工,切实改变目前支农投资多头管理的局面。
3、适当归并各类政府支农投资。重新确定政府支农投资分类,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考虑,可以逐步将现有各项支农投资归并为五大类:一是将目前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用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各类农业建设资金统一归并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二是将各类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归并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三是将现有各种分散于多部门管理的生态建设资金归并为“生态建设投资”;四是将各类扶持贫困地区交通发展和直接改善贫困农户生产条件的资金归并为“扶贫资金”;五是将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资金归并为“农村社会发展投资”。以上分类,可以使相关的建设内容和项目布局相互衔接起来。
4、创新支农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政府支农投资方式,改变目前单一的、直接的、无偿的政府支农投资方式,根据项目性质,采用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等,发挥政府支农投资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各方面发展农业的积极性。改进项目建设实施方式,总结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参与监督与管理的好经验并加以推广。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改革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清晰归属,明确权责,加强建后管理和维护,解决产权不清、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提高支农投资使用效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