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浙江新昌创新金融支农模式
时间:2009-10-30 09:06:4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马帅

5万元,对一家稍有规模的企业来说并不算一笔大数目,但对想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来实现发家致富的农户来说就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在浙江省新昌县,已经成为养殖专业大户的杨东明就曾经面临没有资金、难以创业的困难,当时,是新昌农村合作银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帮助他打下了事业的基础。如今,杨东明不但将养殖场办得红红火火,还带动了周围一批农户共同致富。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合作银行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新昌农村合作银行已向308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累计贷款额达770万元。

近日,记者从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浙江新昌县共同主办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创新高层论坛”上了解到,近年来浙江新昌积极进行创新金融模式,通过政策性干预,整合各方优势,优化农村金融环境,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而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农业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新昌地处浙江中部,人口43万,其中直接务农的10万多,占全部就业人员的三分之一。长久以来,农村地区金融供求矛盾始终存在,金融供给的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新昌农村经济要发展,同样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

据新昌县县长温暖分析,支农信贷资金不足、支农信贷的风险较大、担保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等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不足。因此,通过创新,着力在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方面形成突破就成了新昌的选择。他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新昌县进行金融创新的核心就是坚持行政性资源和市场化资源相结合的创新道路,以形成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农力度扩大————农民效益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金融环境优化的良性循环。

根据这一目标,县政府和县农村合作银行进行了多方面创新和实践。

在制度上,县财政安排了200万风险专项资金,该项资金专款专用,当新增贷款对象的贷款出现有不可抗力引致的风险时,经过评估,财政将承担三分之二的损失。专项资金的设立,大大降低了银行支农资金的风险。新昌还建立农业贷款成本补偿基金,县财政对农户小额贷款、微小企业在200万元以下的当年净新增贷款,按总额1%对银行进行补偿,通过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支农贷款业务的成本来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面对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新昌农村合作银行设置了小额无担保信用贷款,此外还采取了专业合作社社员互保、中介担保、承包权证抵押等多种担保方式方便农户办理贷款,这既能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又能扩大贷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力度,提高支农贷款效率。

同时,政府部门财政性资金存款向合作银行倾斜,涉农资金原则上在农村合作银行开户存放;司法机关及时查处逃废债行为,控制农业贷款风险;相关主管部门在贷款抵押品产权确认、转让、处置等过程中,简化程序,减免规费。通过整合各方优势,着力优化整个新昌的涉农金融环境。

新昌县县委书记何加顺兴奋地对记者说,“通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有效地优化了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农村合作银行支农积极性大大提高,支农功能也在增强,农民的贷款门槛降低,贷款渠道更加通畅。”据新昌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赵学夫介绍,今年7月底,新昌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余额比去年年底增加1亿多元,其中新增涉农贷款为9275万元,占新增贷款的90%。由此可见,新昌创新金融支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支农力度的加速度正在显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