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迎接农村金融服务的春天
时间:2009-10-30 09:06:5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马帅
一个农村金融服务的春天正在到来。

四川省主管金融工作的副省长黄小祥对此有着深切感受。他表示,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营业,目前运行良好,正在开创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发展道路。

在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的“2007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来自监管机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海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客户及农业银行的代表,对正在展开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资金需求,这就决定了离不开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对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来讲,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机构网点少,产品服务单一,农民贷款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打破经营垄断,放宽政策,降低设立金融机构的门槛,建立适度竞争机制,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制,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促进各种金融机构服务好“三农”。

地区差异性大、需求层次多,是农村金融服务面对的特点。因此,在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中加强创新十分关键,尤其要尽快建立农村贷款担保基金,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对农户和县域中心企业融资提供抵押担保。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银行如何坚持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安徽无为县县长袁之应认为,蓬勃发展的县域经济亟待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在支持县域经济的实践中,金融业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认为,中央确定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农行确立独具特色的市场定位战略指明了方向,符合中国国情和农行实际。此举一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二是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战略布局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三是有利于发挥农行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农村金融业务的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依然高于城市业务。杨明生提出,农行要解决好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之间的矛盾,必须做到“三个统一”。首先,要将服务“三农”与提升农行市场价值统一起来,重点支持县域有效金融需求。其次,要将服务“三农”与提高农行核心竞争力统一起来,着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第三,要将服务“三农”与推动组织、机制和流程创新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因地制宜、灵活高效、有机衔接的城乡双层经营体系。

杨明生认为,农行有国家的信用基础,有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的优势,有长期服务“三农”的品牌和信誉,已经具备了在这些地区开拓县域市场的坚实经营基础。同时,对于贫困地区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业务,也确实需要给予财政、货币和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只要农村金融的扶持政策到位,农行同样可以在服务“三农”中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股东回报,维护上市公司良好的整体形象。

“农行要建设最大的服务‘三农’的银行”,这是杨明生提出的一个目标。这不仅是为农行股改描绘的远景,更给期待农村金融服务春天的人们带来了憧憬。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