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正当其时
时间:2009-10-30 09:06:5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马帅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明显加强,农村社会更加稳定。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纷纷表示,在此背景下,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正当其时。



投入让农民得实惠

来自广西梧州的全国政协委员余远辉对近年来国家持续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感触很深,他说,近年来国家通过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据统计,去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去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去年有20个省份的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

去年以来,在国家的财政支农账上,新增了10多个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大部分省份也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财政支出中,70%以上用在了农村。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



农民创业热情高

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惠农政策连续出台,我国农村正迎来全方位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亿万农民也以极大的创业热情,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是种粮热情高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49746万吨,单产也连续3年提高。

其次是从事第二、三产业热情高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了相对比较高效益的第二、三产业。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中的一大亮点。

农民创业热情的持续高涨带动了收入的持续不断增长。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邦杰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连续3年增幅超过6%,大大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年均增长5%的目标。



加大投入促发展

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正当其时。委员们纷纷表示,应充分利用我国农村正在迎来的全方位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余远辉委员表示,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一方面要发展农业企业、农资企业,切实让农民的各种收入补贴不被农资生产价格的上涨所抵消。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后对“三农”的投入要在提高农民的素质方面多下功夫。

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从他20多年从事涉农产业的经验看,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今后要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构建农业产业链、发展品牌农业,做足做大现代农业的文章。同时,要着力解决农民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提高农民自身发展能力。

杨邦杰委员认为,要继续加大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农业上的投入,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力争提高粮食单产。加大先进适用工程技术和农机具的开发和应用,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杨邦杰委员还特别提出,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农业科技的投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