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审计监督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
时间:2009-10-30 09:07:0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马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审计部门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服务新农村建设责无旁贷

  “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审计工作的根本方针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此,审计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将大大增加。我县作为山区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必将得到国家和市上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若干惠农措施和政策是否落实,落实的效果如何,各项新农村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关资金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支农作用和效益,既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更是事关我县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支农政策的落实和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结果,理应成为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重点。

  二、近年涉农审计工作的情况与差距

  近年来,县审计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多次开展对涉农资金的审计。一是近三年来,市审计局先后对我县扶贫资金审计两次,对农发资金审计一次;县审计局先后对退耕还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移民资金、土地整治资金、外资造林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二是在审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同时,注意检查了涉农收费、农业税收、救灾救济款及农业税减免退库的落实、专项资金的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03至2005年,我县共开展涉农审计项目12个,乡镇及涉农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单位20个,查出滞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522万元,损失浪费11万元,乱收费203万元,截留农税减免款、救灾救济款32万元。由此可见,涉农资金管理中还存在资金拨付不及时、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损害和侵占农民利益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涉农审计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认识不深。对涉农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统筹全面的安排,只触及到“点”、“线”,缺乏系统性;二是力度不够。主观上认为农村资金分散、量少,只要抓住资金量大的部门就行了,深入基层不够。客观上受专业技能、时间限制以及农村账务不规范等影响,导致审计效果欠佳;三是思路不新。主要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对效益性关注不够,对体制、机制、政策分析研究不够,审计建议质量不高;四是力量不足。县级审计机关人少事多,力量匮乏,而涉农资金点多面广,耗时耗力,审计力量相对不足;五是政策不熟。现有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优,知识面窄,对涉农政策、移民政策掌握研究不够,政策水平与工作需要有差距。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阵地在农村,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主要在县及其以下。为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上级审计机关今后将加大涉农资金的审计力度,更多的开展“交叉审”和“上审下”。县级审计机关除完成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涉农行业审计任务外,要统筹规划,将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民切身利益的重点资金、重点项目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以资金为主线、项目为载体、效益审计为方向,对各项涉农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环节实施全面的审计监督。通过审计,揭露和查出各类违纪违规、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的问题,及时反馈农村现状与政策之间的差距,促进“三农”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农民利益。
  (一)将涉农资金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内容。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关注涉农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性、拨付的及时性;对涉农、教育、医疗、环保等专项资金使用的部门和基层单位进行延伸审计,审查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和效益性。揭露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二)定期开展对农业资金和移民资金的专项审计。结合各年实际,把资金投入规模大、涉及面广、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农业专项资金作为审计重点。定期安排对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粮食直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库区周边绿化资金、水源污染治理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加强对三峡移民资金、三峡产业化资金、库区移土培肥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每年安排2-3个“三农”主题项目进行审计,五年对所有项目资金轮审一遍。检查资金的分配、管理、拨付和使用等环节是否合规,资金运行是否安全、合理和有效。
  (三)强化对农村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水利、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审计,抓好我县市级示范村和推进村、“三百工程”、农村“六小工程”等涉农建设项目的审计。根据我县实际,将50万元以上的项目纳入国家审计监督的视野,把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工程项目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查处在农村建设项目中擅自变更项目计划、虚报冒领项目资金和截留挪用支农资金、向农民转嫁筹资负担等问题,促进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范管理。
  (四)加强对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资金的审计。认真组织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普九”债务、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等农村教育资金的审计监督,查处教育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村公共卫生经费、救灾救济资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资金进行审计。保障资金安全合规使用,促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注重对“三农”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在新农村建设审计中,要把党和政府农村工作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审计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检查“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促进各级认真执行建设新农村的政策,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同时要发现和研究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现行法规政策是否存在制度缺陷,及时提出完善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四、改进方法,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凸显成效

  新农村建设审计不仅是审计内容、重点的转变,必须在审计方式方法、思维理念上加以转变,方能取得实效,真正起到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在审计理念上,要树立民本思想。要切实做到关注农民利益、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要怀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去审计,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涉农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项入手,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在审计方式上,要注重效益审计。对支农资金的审计,除查处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违规违纪问题外,要积极探索开展效益审计,把效益审计同财务收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各项审计结合起来,检查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揭示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审计中,要通过对项目立项、实施、管理及其效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建成后效果的审查,分析制约影响项目效益发挥的因素及其对项目建设的影响,提出整改意见,查处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或存在事故隐患的问题。
  ——在审计执法上,要正确把握政策。农业审计政策性强,“三农”问题情况复杂,审计工作中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简单化地处理问题。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审计。对审计中查出的弄虚作假、贪污挪用、为个人及小团体利益侵吞私分支农资金,以及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强审计对违法违纪行为的震慑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综合分析,将现象同动机、后果结合加以分析研究,用是否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处理问题、提出建议、作出评价。
  ——在审计目标上,要服务宏观决策。要监督与服务并重,不仅要揭示问题、处理处罚,更要着力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审计人员的视角要广,要站在宏观经济、地方政府、人民群众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查找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揭示反映带普遍性、典型性和苗头性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为主管部门规范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服好务,促进政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涉农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对审计机关队伍建设和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亟需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充实审计力量。县级审计机关人少事多,审计力量薄弱,尤其是农业审计,通常只有1-2名审计人员,与新农村建设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要充实审计力量,在审计机关内建立一支适度规模的、比较稳定的农业审计队伍。二是要加快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审计准入“门槛”,保障审计人员素质;对现有人员加强审计新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审计业务能力。三是提高审计人员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对宏观经济知识、农村和农业知识的学习,深入农村,了解农情,为搞好涉农审计打下基础。四是要培养审计人员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倡导审计人员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关心农民疾苦,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审计人员认真扎实、深入细致、吃苦耐劳的作风,克服“娇”气,在实际工作中多“入乡进户”,沉下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获取第一手材料。五是要认真抓好廉政建设。必须增强审计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