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审计长李金华在审计署2006年厅(局)级干部财政专题培训班上,就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国家将为此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如何用好这些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资金安全有效,审计机关是责无旁贷”。这也是审计长“现在想得最多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缘何成审计长“现在想得最多的问题”?因为从近年来“三农”资金审计的情况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挤占挪用、滞留、拖欠,改变资金用途现象相当普遍;项目实施单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擅自调整建设项目,重投资,轻效益,重建设,轻管理,资金和项目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效益,损失浪费现象比比皆是;管理监督缺位、少为,财务核算不规范,资金支出和使用杂乱无章;地方配套资金少或迟迟不到位,一些地方“等、靠、要”,“跑步进京”愈演愈烈;国家无偿下拨的财政资金改为有偿使用,非但老百姓得不到实惠,相反加重农民负担;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中饱私囊的现象触目惊心。这些问题不会因建设新农村的“新”而迎刃而解的不复存在。这,怎么不令审计长是“现在想得最多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缘何成审计长是“现在想得最多的问题”?因为建设新农村不仅审计长是“现在想得最多的问题”,恐怕还有人另有企图,另有所谋地“想得更多”。这些人不是把劲往一起使地用在建设新农村上,而是借建设新农村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新农村建设资金视为送上门的“唐僧肉”,不吃白不吃,竟然铤而走险,假公济私,“前腐后继”,使实事工程虚而不实,把好端端的工程“建”成“豆腐渣工程”。这,怎么不令审计长是“现在想得最多的问题”。 事实上,仅靠审计部门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来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秩序是远远不够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监督管理这一“紧箍咒”,否则就会偏离航向,迷失方向。管好、用好这笔巨额资金,审计自然责无旁贷,而有关部门也理应义不容辞。惟有这样的齐抓共管,齐心协力,“集团作战”才能有效堵塞漏洞,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减少和避免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才能最大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