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验证2007年中国肥市七大猜想
时间:2009-11-19 18:38:17来源:作者:小月

坤哥

200112月11日,中国政府在多哈会议上,庄重承诺对外商逐步开放分销领域,承诺化肥的零售、批发和佣金代理市场在入世后五年对外开放。这样我国政府在加入WTO谈判过程中,就为中国化肥市场向世界放开争取了五年的过渡期。而到了2006年12月11日,化肥作为几类重点保护商品之一,五年的过渡期已经结束。2007年,应该算是对外商开放的第一个完整的年头。2007年年初,本人曾经大胆推出《2007年中国肥市七大猜想》,一年时间过去了,是到了盘点验证的时候了。

化肥价格体制改革的时间影响肥市

化肥价格体制的改革,要慎之又慎。不知道用“一棋触动全盘”来比喻是否为过?仔细回顾,就是2007年11月5日的一份《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的通知》,说是为了疏导成品油价格调整对铁路运输成本的影响,决定自当日起调整铁路货物运价,实行统一运价的正式营业线和运营临管线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0.2分,大秦、丰河大、京原、京秦四线煤炭现行运价不变。整车农用化肥基价1为4.20元/吨,基价2为0.0277元/吨公里。还有就是国家发改委决定将工业用包括发电及运输)天然气的出厂基准价格上调0.4元/立方米。自2007年11月10日起开始实行,中石化已将工业用天然气的出厂价由每立方米0.8元上调到1.2元,上调幅度达50,万幸的是化肥生产用天然气暂不提价,业内专家测算,假如化肥用气价格同步上涨,“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气头尿素每吨的成本将平均上涨400元,成本的压力、竞争的优势,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出来。

去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在今年对石油、天然气的定价机制进行适度调整,新的石油价格将考虑到电价和新能源的价格,真正让农化界长长吁了一口气的是,相关会议上发改委领导表示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继续实行价格优惠,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而对因提高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影响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农业生产支出,则通过提高农资综合直补作为补偿。至于尿素、磷铵出口关税的调整,一直到2007年12月24日,才见到真面目,也是意味深长的。我们前面两篇文章已经详尽地谈论过。

粮食价格小幅上涨化肥需求不会下降

2006年底开始,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全面上涨,全国范围内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全面上扬。在农业产品的一片涨声中,农业板块对应二级市场的走势也在2007年屡次走强,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势板块。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农产品价格仍将在2008年继续攀升,农业行业景气继续维持高位运行。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去年十月份更就全球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放出狠话:“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即便看到食品问题引发的暴动,我也不会感到惊讶”。该组织还估计低收入的粮食进口国在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将花费2810亿美元用于进口粮食原料,这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去年年底,稳定国内粮价,抑制粮食出口也已成为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又一着眼点,先是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再从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57类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为期一年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同时开始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3种产品涉及11个8位税则号的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陆续出台的三大调控政策,预计今年粮食供给有所改善,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种粮“有利可图”,就不会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完善助农机制利于肥市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从2004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枝江与曾祥华的那段谈话开始在全国开展。2005年秋季拨2亿元,建200个测土配方试点县;2006年拨5个亿,新建400个试点县;2007年拨9个亿,新建600个试点县,加上地方投入近200个县,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达1400多个,农业部保守测算,该工程可使粮食增产5,提高化肥利用率3,每亩增加效益25元以上。

2007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达到42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3,中央财政实行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每年增加,2007年达到3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在中国健康肥市建立过程中功不可没。

油价坚挺肥价息息相关

据统计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林、牧、渔、水利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在6.67%—9%之间,而且一直呈增长的趋势,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交通运输业是耗油大户,石油是交通运输业最主要的原料,油价的大幅度上涨,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国内化肥运价的大幅上涨、进口化肥海运费的急剧上涨与此都有关联,肥价如何下得来呢。

100美元/桶,这一点击,使一位美国小伙子一“击”成名,虽然他还亏了一点钱,但却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影响同样不敢小瞧。

氮肥供应充足价格战在所难免

2007年的中国尿素市场可能称得上“史无前例”,用肥旺季时,跌啊---跌啊---跌出来个低于1400元/吨的出厂价格,我们掌握到的讯息,1380元/吨,还可以用承兑汇票来付款,国内很多地方的尿素主流零批价格1450--1500元/吨,惨不忍睹;用肥淡季时,涨啊---涨啊---涨出来个超过2000元/吨的出厂价格,还说货源紧张,触目惊心。我们当初真正猜想的价格战,是用肥淡季时,国内货源充足富余,出口形势不太乐观时,厂家、商家大打价格战,弱水三千,只有漏勺一把,结果却歪打正着地演变成了用肥淡季,出厂价格屡屡上涨,屡创新高,特别是第四季度以来,出口数量急剧上升,出口价格每每刷新。这种价格战让不少厂家、商家乐得合不上嘴,称为“史无前例”,当属名至实归。

磷复肥价格将呈上涨趋势

当初猜想磷复肥价格将呈上涨趋势时,有不少朋友推心置腹地与我交流思想,更有人大肆在报纸、杂志、网站推出与我意见相左的一些评论并美其名曰为商榷,公说公理,婆说婆理,言者无罪,我们也就一直保持沉默,没有作过任何形式的回复。百家争鸣、智者言智、热烈欢迎,并不是我们先知先觉、有自知之明,当时印象中真正支持我们“大胆猜想”的定海神针就是湖北省出台的价格调节基金那个文献。今年关于磷铵出口征税一文中我们再次说到,每生产一吨磷铵大体需要磷矿石1.8—2吨,这样每吨磷铵生产出来,每吨就要被征收90—100元/左右的磷矿石价格调节基金,这些会直接转嫁到磷铵生产成本中,所幸的是2007年湖北省未曾收取磷矿石价格调节基金。

2007年应该算是中国磷肥行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中国首次成为磷铵净出口国,不过价格的巨幅上涨,是当初永远也不敢猜想的,如55%的粉状一铵,2006年底主流价格我印象中是1600—1650元/吨,2007年底很多厂家不报价,主流报价3500元/吨,高的有3650元/吨的;58%的粉状一铵,2006年底主流报价我印象中是1650—1700元/吨,2007年底主流报价3650—3700元/吨,高的竟有3800元/吨;再如57%磷酸二铵,2006年底主流报价我印象中是1950—2050元/吨左右,2007年底很大一部分厂家不报价,有报价3500元/吨左右的,64%的磷酸二铵,2006年底主流价格我印象中2250—2350元/吨左右,2007年底报价低于4000元/吨的厂家是有的,我们应该“庆幸”。还有45Cl,15—15—15)的复合肥,2006年底我印象中主流报价1500—1600元/吨,2007年底都超过1000元/吨的涨幅了;48Cl,16—16—16)的复合肥,2006年我印象中主流报价1680—1780元/吨,2007年底的涨幅早超过1000元/吨了;45S,15—15—15)2006年底主流报价我印象中在1700—1800元/吨左右,2007年底左右逢源于3000元/吨了,高的已经报到了3100元/吨左右。

像进口二铵、进口复合肥的涨幅再用什么词语去形容都达不到那个份,说不透那个味,不过要验证《2007年中国肥市七大猜想》,我们不得不再拿出来说一次。

钾肥价格将继续上涨

TOTOTOYOTA不是一码事,国产钾肥、进口钾肥却是一码事,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品质还是那个品质,至于价格上涨,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

福气猪年转眼已过,吉利金鼠纷至沓来,既是国人引以为豪的奥运年,也愿它是农化人值得期盼与兴奋的好年景,一起来,共迎新春、喜庆盛典、祝福佳节,让我们相约在明年!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