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钾肥回归,政府等谁出手?
时间:2009-11-19 18:39:48来源:作者:小月
中国农资推广网9月21日/近日,一则消息在化肥界蔓延。'印度政府宣布,向国内化肥工业追加约合52亿美元的补贴。'在此之前,印度在2008-2009年度的财政预算中,已经决定拨付约76亿美元的补贴。据悉,目前印度钾肥进口现货交易价格已经达到1000美元/吨,实施补贴后,国内钾肥MOP销售价仅为114美元/吨。
  
  在国际钾肥市场中,印度与中国的情况极为相似,需求大,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很多时候中国都是以印度为标杆,所不同的是,印度每年花高价进口化肥,取决于印度生产化肥的成本。日前,美盛化肥公司在一份报告中称,'由于生产化肥成本高,导致印度进口化肥的高价格。'此外,中印之间更大的差异在于后者在钾肥进口问题上反应迅速,特别是在进口钾肥谈判中寻求国际合作联盟、理顺国内价格关系上积极而主动。而中国市场进口钾肥价格达到5500元/吨以上,对于日渐脱轨的钾肥价格,从进口环节到中间商、再到产销矛盾初现端倪的国产钾肥企业,却始终没有听到政府的声音。
  
  目前,中国对国外钾肥资源的依存度高达70,从国际市场获取资源仍然是一条不可或缺的渠道。从全球的供给方面看,国际化肥工业协会预测2009年全球钾肥贸易量将增加3左右,但是钾肥供给却难有显著增加。也就是说,中国在下一个年度指望外部因素增加供给,无疑不是明智之举。进口价格的风生水起,加大了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取资源的难度,可是,面对下一年度的谈判,我们的话语权还没有多少可以增加的砝码。
  
  Agrium拥有钾肥资源,通过Canpotex形成对华销售。日前,加阳公司(中国)有限公司(Agrium)总裁黄炳辉博士对记者表示:'中国钾肥产能就这么多,远远不能满足中国需求。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钾肥最大使用国地位正在发生改变,巴西、印度等国家已经在价格上与中国形成竞争局面,而中国只有两个进口商。'言外之意,此一时非彼一时,中国在渐行渐远的所谓话语权的余音中,该如何有效整合谈判策略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
  
  综观国内市场,钾肥价格紧锣密鼓地更迭交替,令消费者一片迷茫。进口钾肥的定价政策一直未能出台,针对钾肥进口环节的补贴,已连续两次被'枪毙'在酝酿之中。进口钾肥不定价,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就只能坐看进口钾肥价格风起云涌。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行业分会会长魏成广认为:'进口产品不明确定价,国产钾肥也就无法确定价格。'从2008年元月至今,盐湖公司对外小规模订货出厂报价2950元/吨只是一纸价格,缺乏上下环节的联动,让限价孤掌难鸣。而大宗订货价格政策依然在等待之中。目前,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实行暂定预收价,比如盐湖实行每吨4700元的预收款价格。显然,这与现行市场价格尚有很大出入,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
  
  进口钾和国产钾的定价,牵动着流通环节的'神经',对价格的'流放'和市场的'失语',导致了流通环节'失控',更助长了中间商从囤货居奇、到待价而沽、再到钳制价格的欲念膨胀。目前,进口钾肥市场价格从2007年底的2900元/吨向6000元/吨挺进,产生的恶果也开始向下游传导。
  
  2008年,以氯化钾为原料的复合肥生产企业处于困境之中,由于成本持续上涨,生产难以为继。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钾肥等受人控制的原料全部上涨,导致前一段时间企业基本完全停车。'公司物资供应部业务经理李明痛心地说。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近30的下游企业,逡巡在限产、停产之间苦苦支撑,他们不清楚,钾肥在涨价的潮起潮落中,还将往返几个回合。
  
  观望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在执掌钾肥资源、尚没有切分中国这块'蛋糕'的外商眼中,中国钾肥市场具有巨大的诱惑力,该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取决于政策。政策不出台,令那些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只能按兵不动的跨国公司地位十分尴尬。他们都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希望接触中国市场、了解政府态度的愿望。
  
  一位以钾肥为原料的企业老总认为,对于钾肥问题,政策迟迟没有出台的原因是政府从哪个环节下手尚没有定论,但是,市场的呼声并不少。在反馈给相关部门的声音中,寻求市场化的呼声最强劲。有钾肥进口商认为:'对于钾肥,人们应该客观一些,因为说到底钾肥还是个商品。既是商品经营就不能情绪化,不能够政治化,更不能政治干预,还是要遵照市场规律。'需要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手段,化解矛盾。魏成广认为,市场化与计划经济的'双轨制'才是制约钾肥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源,'市场是开放的,但是,仅对生产企业的出厂价格却实行控制,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制约了钾肥市场的健康发展。
  
  更多人认为,钾肥这两年的商业行情没人能看得懂,理顺关系不能缺失政府的声音。日前,在'首届世界钾盐高峰会'上,很多人表达了这样的愿望。'钾肥和硫磺一样,都是中间商操作过多。严格的说,国家要理顺价格是个系统工程,要想从前到后理顺非常不容易。但是,完全靠市场理顺也不可能,必须采取市场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式。'一位复合肥生产企业的管理者这样认为。'现在核心问题是政府没有把问题摆到位,钾肥既然是这么严重的问题,保护农民利益怎么就不能严格限制炒作?'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兴龙喊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
  
  有外商认为:'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有别于其他国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换句话说,这个市场非常复杂,竞争非常激烈。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化肥市场已经高度市场化、竞争化。'也许,这才是我们看待中国化肥市场应有的视角。复杂而多变的市场,需要的是'非典型性'的治理方式。钾肥救市的立足点在哪里,这才是相关部门面临的艰难抉择。
  
  对于国内市场,当市场失灵时,市场化对于钾肥是否还是一剂良药?如同关闭磷肥出口大门一样,救市准则是否还止步于企业的付出。特别是在钾肥进口谈判中,企业追求市场化无可厚非,但是,对于进口钾肥这样的重要资源,没有行业政策环境做支撑,没有外部市场环境做后盾,进口商仅凭谈判技巧孤军奋战,纯商业化的运作是否能承载国家利益,企业行为是否能负重起国家粮食的安危!在国家利益面前,如果不能将谈判各方微观利益权衡到宏观大局面前,没有谈判各方的协调统一和国内市场的井然有序遥相呼应,进口商就只能陷入人单势孤的境地,中国在即将面临的新年度谈判中,就只能是国际钾肥新一轮涨价的看客。
  
  也许,美国的果断'救市'可以给人一种启示。我们不妨将美国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大胆出手,解读为'挽救市场无定势,原则当是产业健康发展、社会经济稳定。'对于钾肥,一边是企业要求市场化的呼声,一边涉及终端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开方'需要的不仅仅是单边政策和单一手段,面对国际价格水涨船高、国内成本低而资源不足的情况,更需要政府拿出大智大勇。
  
  日前,美盛化肥中国总经理Mr.BrentShonka表示,中国在国际化肥市场中举足轻重。这表明,管好我们自己,受益的无疑将不仅仅是中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