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本报专访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杨春升。
记者:
杨春升:国内部分尿素企业停车、限产实际上是产业整合的一种标志,说明产业整合在加剧,在进入实质性阶段。业内现在都强调去产能化,都知道现在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并不是市场的刚性需要下降,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工信部在提倡产业结构调整、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归根结底这是市场的作用,而不是行政干预,目前的情况恰恰表明这正是市场在起作用。
记者:
杨春升:停车对于企业来说是种损失,是很残酷的事情,但这是客观事实,产能过剩必然会导致一些厂家被迫停车。停下来不等于马上退出,可能是企业转产,也可能是产品结构调整,但停下来就意味市场上的产量将会减少,对社会供需平衡起到一种调整作用。在短期内通过企业停、限产将供求关系调整到一个平衡点上,从这点看是对行业有利的。今年三月尿素市场价格出现短期小高潮,正是由于去年冬季大部分尿素企业停车所导致的,如果没有去年产能的减少,就不会出现小高潮,这是市场的一种自我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持续多长时间,现在很难说,因为现在最终还是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家现在也在制定这方面的政策。
记者:
杨春升:停车的状态在冬小麦用肥季节过后还会加剧,在此期间尿素产量会被消化一些,等冬小麦季节过后国内基本将不会再有什么需求了,纯粹进入储存阶段,无论是国储、商储还是公储,这就要看企业的资金链问题了。
记者:
杨春升:这话说起来就很长了,需要我们客观的分析,倘若企业停车后不再运转肯定是一种损失,但是上世纪80年代的装置到现在算下来也20多年了,倘若现在用新的装置去替代不失为新的技术创新。
记者:
杨春升:事实上这并不是冬天不冬天的问题,这是中国尿素产业近两年内所产生的矛盾。如何过冬?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大调整中要找好自己的战略定位,国家提出的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等举措,企业到底属于哪一类,处于一个什么类型,要定好自己的位,有的企业在扩建、有的在战略整合,或者在产业结构中进行调整。比如现在某些企业继续扩大产能,扩建之后现在又处于停车、限产的状态,实质上这不属于盲目扩大产能,任何一次整合都是企业处在不同的战略位置中有上有下、有进有退的调整,这是属于正常的调整。现在的进是为了将来的发展,是为了以后做大做强。
记者:
杨春升:可以这么说,因为现在的企业有能力扩产,就有能力渡过困难,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如果连饭都吃不上,生存都成问题,再继续扩产还是死路一条,有扩大产能的能力再抓住这个机遇,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就是一次明智之举。
我想以后他们将来会越做越强,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实际上这就正是我们常说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一些退出去,有一些会更强一点。我认为在一些尿素企业停车背后,真正的加速度不是扩产,而是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核心竞争力上的全面提升。
记者:
杨春升:国际市场最近有点小波动,但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对国内的尿素产业也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拉动,就算延长一个月的淡季出口关税,就算是零关税,对国内的尿素市场起不到多大影响。说到尿素企业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国内这么大的产能,但没有这么大需求,只能减产,没有别的办法,或者也可以限产,但限产是看不出什么的,就山东来说,5月份的当月产量是93万吨,现在一个月产量只有70万吨,市场没有那么大需求,厂家只能减产或者限产,尽量做到平衡性生产,譬如说某些企业有两套装置,开启能耗比较低的新装置,能耗相对高的装置暂且不开,走降低成本、节能降耗的路子。
记者:
杨春升:所谓的消费是农民将肥料用在地里,基层经销商储存不能视为消费。十月中旬以后就要进入储存期了,从这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无非占用的不是企业资金而是商业资金,最终到春天的时候还是要冒出来的,库存同样需要进入市场,到那时计算市场供给量的时候就不能只算生产量了,还有社会库存量。
经销商心态影响的是市场价格,经销商心态好又能怎样,还不是买回去放在仓库里吗?这是透支市场,归根结底还是产能过剩。拿今年三月份来说,当时市场供应正好是零点,所以价格马上疯涨,可是没持续半个月价格就往下掉,之后企业连续满负荷生产三个月,就是说现在市场的空缺很容易被强大的生产能力所填补,市场不怕缺,一周就能填补,小厂不用说,就是那些大厂限产的装置重新运作起来,整个市场也够用了。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体现企业生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希望国内尿素生产企业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振奋自己的斗志,提升自我抗风险的能力,为了长足的发展积极调整和完善自我,将今后的路越走越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