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消费占到46%,全国有4000多万个植棉农户、涉及1.4亿棉农人口,纺织企业从业人员2000多万,创造产值逾千亿元。
棉花价格的涨跌起伏牵动着整个棉花产业链条上棉农、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的神经。2008年度的低棉价挫伤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棉农叫苦不迭。由于植棉面积大幅减少,2009年国内棉花减产,产需缺口增大,棉价一路上扬。然而,面对一路“飘红”的高棉价,棉农是否增收,植棉积极性是否得到提振?纺织企业目前采购情况如何,如何应对高企的成本压力?
新疆作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优质棉花生产加工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近40%。2009年,新疆棉花产量与运输困难问题一度成为投机资金利用炒作的因素之一。那么,新疆棉花市场基本情况如何?新疆棉花运输问题如何解决?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纺织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国内纺织业是怎样的状况?行业拐点何时出现?
本版文章将对目前棉花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解读。
2009/2010年度疆棉产量将减少20%
新疆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8/2009年度新疆棉花产量达到302万吨,但市场并不认可这个数据。按中纤局公布的棉花公检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4月10日的2008/2009年度新疆594家企业有269.5万吨棉花参与了公检,占官方统计的302万吨总产的89.23%。以此推算,2009/2010年度新疆未公检和小包棉花仅有32.5万吨,新疆1000多家收购企业中,剩余数百家企业仅收购32.5万吨?这个数据明显不合理。通过对2008/2009年度新疆棉花出疆补贴、年末疆内库存、新疆消费量等多重数据统计分析,市场得出2008/2009年度新疆产量达到350万吨左右的观点,而这个观点被市场普遍认可。
2009/2010年度疆棉产量预估
我们在2009年9月曾经分析预期2009年新疆棉花总产减少18%左右,考虑9月天气对单产的影响,新疆棉花总产下降幅度可能在22%左右,按2008/2009年度新疆350万吨总产计算,2009/2010年度新疆棉花总产量预期在273万吨左右。
据最新的新疆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0年度新疆兵团棉花产量为112万吨,地方产量为163万吨,合计达到275万吨。而截止到2009年12月10日,新疆地方累计收购169.82万吨棉花,考虑部分兵团棉花流入地方企业及棉农、棉贩囤积棉花,且目前新疆仍有零星收购及部分地区地里仍有棉花未采摘的情况,笔者认为2009/2010年度新疆棉花总产量达到280万吨相对合理,较上年度的350万吨减少20%。
据分析数据,新疆北疆地区占全疆40%左右产量,南疆占60%左右产量,而2009/2010年度北疆减产幅度大于南疆,北疆棉花占比将继续下降。我们大致推算2009/2010年度新疆各地产量,北疆以昌吉、石河子、五家渠、奎屯、博乐地区为主棉花总产在95万吨左右,以哈密、吐鲁番为主的东疆产量在10万吨左右,而以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为主的南疆地区产量在170万吨左右。而从地区来看,石河子、奎屯、库尔勒、阿克苏、喀什是新疆棉花五大主产区,因此关注新疆棉花需要重点关注上述五个地区,特别是南疆的库尔勒、阿克苏与喀什地区。
近两年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减棉、增粮、增畜、增果”方针,目前来看,阿克苏地区的林果业已经初具规模,虽然政府的政策可能导致部分土地流失,且林果业挤占的土地已难以再次变为耕地,未来新疆棉花种植可能萎缩。但新疆的可开垦荒地将成为候补土地资源,政府的方针虽有可能改变新疆种植结构,但对棉花这个新疆主力农产品的影响作用有限,市场关注的依然是棉花价格。
新疆棉花种植以高投入高产出而着称,2009/2010年度新疆籽棉收购价格由最初的5.8元/公斤上涨至最后的超过7元/公斤,主流收购价格在6.8元/公斤左右。以新疆本年度平均亩产籽棉280公斤计算,亩收入达到1904元。而计算人工、物化、承包等费用后,亩投入不超过1200元/吨,即2009年新疆棉农亩收益可以达到704元,利润率达到59%,高额的投资回报将刺激2010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
虽然市场传闻2010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将继续下降,但笔者认为按照中国农民的种植习惯与思维方式,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极低,至少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继续减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春节后疆棉运输压力将得到缓解
新疆是国内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在2008/2009年,按官方预测的新疆302万吨产量计算,占全国总产的37.75%,仅可满足中国30%的消费需求,新疆棉花在国内棉花市场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运输是制约新疆棉花发展的主要瓶颈。棉花从新疆到内地的运输费用最少达到500元/吨以上,加上新疆棉花质量上乘,售价偏高,在纺织企业严格控制成本的时代,新疆棉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为解决此问题,扶持新疆棉花产业,将新疆建设成为优质棉花生产基地,从 2007/2008年度开始政府对新疆棉出疆补贴铁路运费400元/吨,大幅降低新疆棉运输成本,补贴截止到2009/2010年度,但据笔者了解,如无意外,运输补贴在未来将作为常态存在。
运输成本虽然在补贴400元/吨后大幅降低,新疆棉在内地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加,但运输紧张使新疆棉难以及时供应市场,这成为制约新疆棉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近期郑棉市场炒作棉价的利好因素之一。往年一般是地产棉“打前半场”,新疆棉“打后半场”,新疆棉基本在春节后可大量供应内地市场。每年年底新疆铁路部门早早完成全年计划,在11—12月压缩运力,这导致年底新疆棉出疆运力紧张。但元旦后新的年度开始,铁路部分用于发运棉花的车皮将增加,春节客流高峰期过后,棉花运输基本恢复正常,这也是历年来新疆棉“主打后半场”的主要原因。
目前来看,春节过后新疆棉将集中涌入内地市场,市场炒作新疆棉花运输紧张的基础已经不存在,对近期市场投机资金过度炒作郑棉的情况不可乐观,谨防2010年春节后中间商囤积的棉花因进口棉与新疆棉的冲击而大量涌入市场,防止市场重演2003/2004年度的历史。
纺织业迎来拐点年
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纺织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在2009年国内一揽子计划大力刺激下,经济逐渐企稳,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那么纺织业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其行业拐点何时出现?笔者认为,纺织业出口外需和内销状况是否企稳回暖,可以作为判断该行业拐点是否来临的风向标。
各领先指标风向偏正面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纺织服装行业逐步陷入低迷,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也从前几年20%—30%的高速增长迅速滑落,2008年全年全行业投资增长仅为6.36%,是2000年以来最低增幅。进入2009 年,一季度行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4月开始明显反弹,随后逐月稳步回升。统计显示,2009年1—11月纺织全行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703.5 亿元,同比增长9.78%,高于2008年,虽然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仍明显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纺织业复苏持续进行中,行业参与者对未来预期逐步乐观。
行业pmi指数触底回升。作为行业景气度的一个直观反映指标,纺织和服装两个子行业的 pmi 指数均从2008年10月开始快速下滑,并在2009年1月出现2005年以来的低谷,这也与行业景气度的时间节点十分吻合。而从2009年3、4月份开始又逐渐回升至50的临界值。统计显示,10月纺织业和服装制造业的pmi 指数分别为53.1和61.4,连续两个月和三个月站在景气分界点之上。其中,服装制造业10月pmi值高出同期制造业整体pmi值6.2,已经达到2007年行业景气高点时的水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