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国进口大豆数量接近500万吨,大大高于上月进口数据。在“中国需求”异常旺盛的推动下,国际豆价持续运行在高位,但在后期南美新豆上市之后,国际豆价如何运行?连豆当前的上涨趋势还会持续吗?
上周四至周五,国内整体商品市场出现了快速大幅调整,这主要是由于近期商品市场的过快上涨已令商品价格产生了部分泡沫,加上市场存有国家将逐渐收紧信贷政策的预期,以及部分多头借机获利平仓离场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不过,连豆主力1009合约在上周五快速下探至3950元/吨左右时,随即出现了快速反弹,由此可见,3900元/吨的价位将是近期国内豆价的强支撑区域,加上cbot大豆在60日均线处的技术支撑力度较强,后期连豆有望继续振荡上升。
中国需求令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旺盛
自进入2009/2010年度以来,随着美国新季大豆的收获,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持续增加。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31日,美国在新的市场年度里共完成大豆出口3227万吨,达到上一年度全年出口销售量3607万吨的90%,其中已出口装运1975万吨。而占了美国大豆61%以上出口份额的市场是中国。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对豆类和油脂的消费量增长较快,而中国国内大豆年产量不足1600万吨,消费总量则超过5000万吨,这巨大的供应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中国在去年共计进口大豆4255万吨,其中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超过了2100万吨。另外,截至去年12月末,2009/2010年度美国共计向中国出口大豆1976万吨,其中已装运1291万吨,当前仍有600多万吨的美国大豆有待2010年年初装运到中国。因此,中国对大豆的旺盛需求将成为推动美国大豆期价继续上涨的动力。
大宗商品牛市促进了豆类价格的上涨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手段,增加了金融市场流动性,抑制了信贷紧缩。因此,去年全球充裕的流动性造就了商品市场的大牛市。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国内外商品市场更是出现加速上涨走势,牛市翘尾特征明显。在这轮商品牛市征程中,豆类也受到资金的热捧,尤其是在美国大豆季节性出口销售旺季阶段,资金更是大量增持多头头寸,如指数基金持有的cbot大豆净多头寸已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可见资金的推动作用是豆价上涨的直接动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