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市对内转移在重点产业、城镇开发建设、新农村建设方面拓展了就业空间。依托糖产业开发、大豆产业开发和马铃薯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吸纳劳动力。据统计,海北镇大豆收购点有200多个,收购旺季从业人员加贩运人员就达2600多人。祥富镇粉面加工小作坊有43个,加工旺季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各具特色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转移本地劳动力中发挥了吸纳作用。去年这个市楼房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次;市内道路建设12公里,可提供务工岗位1.6万多个。新农村建设修建通村路102公里,过境高速公路25公里,泥草房改造450间,这些可新增劳动岗位3000多个。
这个市采取了典型示范引带、亲缘关系帮带、能人领带、组织联带等形式,扩大转移输出渠道。东林乡玉泉村在辽宁西柳市场上务工人员发展到160多人,从经营服装发展到运输、配货等领域,37台货车包揽了西柳至广州、西柳至上海两条货运专线。前进乡民主村姚明国通过打工积累了资本,在大连成立了天洪源塑料厂,从家乡带出60多人到企业务工,人均月工资1500元,年可增加农民收入近百万元。创业有成的打工者有的回乡创业,带动劳动力就地转移。通过市乡村的有组织有序输出农村劳动力2.8万人,占输出总数的17.2%。
这个市把加强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民工素质、打造劳务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努力构建专业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监督管理的转移就业新机制,扩大规模,提升转移质量。对现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进行统一整合,通过公开招标产生了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充分发挥省机电学校、劳动培训中心等师资优势,去年招标产生培训机构13个,年完成技能性培训3300人,就业率达80%以上。这个市由推荐就业向跟踪服务转变,通过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实施能人战略不断开辟新基地。到目前,共建立外埠劳务基地880个,每年可稳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8万多人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