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和建设海南岛,一定要保证我国的作物育种基地千万不能丢。”7日,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在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时疾呼。
“我国农业育种技术水平很多和国际相当,得益于我们有海南岛这块天然的‘温室试验场’,可以帮助提供育种研究。如果海南岛的作物育种基地也丢了,我们总不能依赖东南亚国家给我们供种?”邓秀新代表对此充满忧虑。
据了解,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公布,海南房价出现“一天涨一千”“一月涨一万”的暴涨现象。而不为人知的是,这种“高烧”已经波及农作物品种选育和种子繁殖基地,甚至可能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邓秀新代表介绍说,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是农业育种的“天然温室”。海南阳光充足,农作物可以加种一季,起到加速良种选育、缩短育种周期的作用,业内简称为“南繁”。通过“南繁”,我国农业行业培育出了7000多个新品种。50多年来,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品种中,有80%是通过“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
据介绍,科学家李登海培育推广的杂交玉米,在全国推广种植了8。8亿亩,增产粮食880多亿公斤,为国家创造社会效益900多亿元。而其每一个品种的推出,都经过海南加代选育,缩短了一倍以上的育种周期。同时,海南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重要科研基地。
当灾害发生时,海南省还是提供农作物种子的后备基地。1998年湖南省遭受洪涝灾害,杂交制种严重减产,当年海南省制种6。2万亩,收获种子585。9万公斤。第二年湖南省才能多种杂交稻400多万亩,增产粮食3亿余公斤。
“随着海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繁育用地已日趋紧张。”邓秀新代表说,目前90%的“南繁”用地为一年一租的临时用地。据黑龙江、河北、江西、上海、四川等5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去年有34家科研单位没有找到合适科研用地。每年到海南省从事“南繁”的550多家育种科研单位,多数因为实力不够,无法长期租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