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广州农药经销商“自爆家丑”
时间:2010-03-31 09:07:2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小月

    海南豇豆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似乎已经平息,但事后的反思却远未停止。广州亚运日益临近,如何杜绝农药残留事件,保证广州蔬菜安全?

  昨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主办的“蔬菜安全与农药产业规范”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销商、瓜菜协会代表和南方农村报共同发出倡议,以企业公民意识确保农产品安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江艺平表示,希望唤醒农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生产者、经营者的企业公民意识,共同寻找危机的突破口。

  “农药企业,包括流通企业、生产厂家,往往是‘毒菜’事件的‘策划者’。”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一名广州农药经销商“自爆家丑”。

  据其透露,一些农药生产厂家在合法登记的农药产品中偷加高毒农药等“隐形成分”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而在这个链条上,零售商、经销商和农药厂家都难辞其咎。“许多山寨厂家一方面为了本身利益,另一方面也为迎合零售商的需求,把各种农药成分随意加减,然后冠以悦耳的商品名或者借以合法的标签,推出所谓特效产品,给某些零售商独家经销。甚至直接把配置好的产品以大包装给某些零售商,任由零售商处置。”

  据介绍,农药零售商对药效成分往往没有要求,更不会要求供应商不能偷加“隐性成分”,导致许多添加“隐性成分”的产品在蔬菜产区大行其道。这在广东一些蔬菜产区颇为普遍。

  “添加隐性成分的农药产品在市场大行其道,不但造成农药残留无法控制,更导致病虫抗药性加剧,进一步促使农民加大用药量,形成恶性循环。”

  这位熟知农药监管的经销商还表示,当前农药监管存在三大盲点:重产品标签规范,轻内在质量;重登记管理,轻技术指导、农民培训;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防范。

  ■消费误区

  “虫眼菜”一定没打农药?

  广州市农科院副院长张华研究员提醒,屡屡爆发的农药残留事件已经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一些消费误区。

  “有人认为有虫眼的菜施用农药比较少、更安全,所以专挑那些有虫眼的菜买,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误区。”张华说。

  他介绍,农户和生产者一旦发现菜地里虫多,很可能会急着喷农药,而这时菜叶上可能已经有了很多虫眼。据有关检测结果显示,虫眼痕迹多的蔬菜,有可能残余农药更多。

  反季节蔬菜一定不安全?

  有消费者认为反季节蔬菜农药残留多、不安全,是因为人们认为反季节种植违反了自然规律,所以病虫害会更多,才导致用药多、农药残留超标。

  张华表示,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误解。“病虫害与蔬菜品种有关,以豇豆为例,本身就是虫害较多的种类,哪怕是六七月正季生长的豆角,也会遭虫害。”张华说,反季节蔬菜是否安全与是不是反季节没有关系,只要蔬菜生产按标准执行,产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就没有任何问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