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政策及通胀压力缓慢抬高稻价
时间:2010-04-05 08:42:1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小叶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严重旱情,带动国内早稻市场价格出现一波快速上涨行情。不过,经历一番炒作之后,早稻价格正逐步回归基本面。

现货价格保持平稳运行

近期的旱情虽然导致国内早籼稻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笔者认为此番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价格走势有悖于目前的基本面情况。首先,我国连续六年的粮食丰收使得目前国家手中握有大量的粮源,库存充足。其次,西南地区的早籼稻主产区在广西一带,受旱较重的云贵两省并非早籼稻的主产省,加之目前水稻刚刚结束播种期,秧苗对水的需求相对有限,而近期旱区天气正在好转,干旱对早稻生长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最后,从目前国内稻谷现货市场的监测数据来看,国内的稻谷市场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

国际市场方面,泰国大米价格在前期出现了较大的跌幅,近期在美元走强的支撑下才逐步企稳。国内稻米价格的上涨缺乏国际市场的支撑。

收储政策抬高稻谷价格重心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这是我国连续第七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聚焦“三农”。2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国家今年将继续对各类稻谷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今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3元、97元和105元,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和10元,提高幅度分别为3.3%、5.4%和10.5%。国家在早籼稻播种季节适时提高最低收购价,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优先扶持优质农产品的政策在今年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该政策将会进一步推高优质水稻与早籼稻的价差,但由于早籼稻与优质稻谷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这对早籼稻价格也将有抬升作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反映出国家的意愿仍是维持农民收入稳定,保证粮食安全,而并不想推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不过,在政策明确提升稻谷托市收购底价的形势下,国内稻谷价格的重心将得到整体抬高。

连续六年增产,国内粮食供应宽松

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六年实现粮食增产。2009年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已超过40%,这一指标已远超国际公认的18%的安全线水平。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9年全国稻谷产量达到19580万吨,较上年增产390万吨,国内稻谷消费总量为18300万吨,低于当年国内稻谷产量1000多万吨。今年我国早籼稻产量达到3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67万吨,增长5.3%。由于连续数年的增产,我国稻米市场供求形势逐渐由平衡偏紧转变为供略大于求,并且连续几年的粮食丰收已使得国家手中掌握了充足的粮源,为政府宏观调控粮食市场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中国稻谷供需平衡表 单位:千吨

籼稻拍卖情况依旧低迷,后期需求或将恢复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籼稻与粳稻的拍卖成交情况迥异,每周粳稻拍卖基本都保证全部成交,而籼稻成交情况持续低迷,成交率很少达到10%以上。面对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旱情,国家大规模增加稻谷拍卖量并调底拍卖底价,籼稻成交情况才较前期略有好转。2009年下半年至今,籼稻拍卖总成交量仅为250万吨左右,国储库存数量依然较大,说明国内稻谷供给相对宽裕,国家对市场具有充足的调控能力,市场压力较大。同时,籼稻拍卖持续低迷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市场消费较为偏弱。由于农民工和学生是早籼稻消费的主力军,随着农民工陆续返城复工以及学校需求的恢复,预计后期早籼稻消费需求将逐步好转,将会对籼稻价格形成实质性利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