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报道
藏富于民的重大意义
时间:2010-07-29 10:05:1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大山

  所谓藏富于民,主要是指防止或消除、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防止公共权力对民众财富的不恰当占有和侵害,鼓励民众积累财富,让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主要人群。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 30年,由于国内外的种种压力以及为国家工业化积累巨额资金的客观需要,由于意识形态的绝对化,由于过度崇尚理想以及不重视民生的行为取向,致使国家不可能重视富民的问题,个 人及家庭财富不可能得到有效的积累。1978年,全国城镇人均存款余额只有89.8元,农村人均存款余额仅有7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居民人均收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 不能否认的是,由于过度重视GDP,由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由于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失衡,致使社会分配结构明显失调。一方面,是国家及富裕群体的收入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却 是大量社会成员的实际收入和实际财富没有得到应有的增长。比如,“在1995–D2007年间,劳动者报酬占比从 51.4%下降到 39.7%,共计11.7个百分点。”(白重恩等:《 劳动者报酬占比考察经济体健康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7日)类似的状况,不仅妨碍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基本理念的实现,而且造成了种种社会矛盾问题,对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形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显然,时至今日,已经到了强调藏富于民的时候。

  藏富于民,对于中国发展的全局具有重大的、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藏富于民有助于充分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财富至关重要,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具有最为基础性的意义。个人财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创造力的坚实原点。只有以此为基础,社会成员才会有个人生存、发展、创 造的基本平台,才能将自己的主要活动同自身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而才能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热情、创造潜能以及创造智慧。再者,只有以个人基本的财富为基础,社会成员才能够进行合意的创造,即 按照自身的意愿和具体环境,选择合适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创造。由此,社会成员的创造方式必然会多样化,创造空间也必然会大幅度扩大,延伸至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等多个领域。社会是由无数个社会成员所构成的。一 旦大多数人具有创造的活力,那么就会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创造活力的自启动机制,从而造成如是效果:“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藏富于民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在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和消费内需拉动等经济发展拉动力当中,消费内需拉动最为重要,其份量远远超出前两者的总和。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说,“ 中国的发展应当而且有可能实行以国内需求为主的方针。”然而,由于多年来民众财富没有得到应有的增长,致使内需拉动萎靡不振,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2008年,我 国的最终消费率降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48.6%(1979年为64.4%)。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藏富于民,让民众的财富得到应有的增长,使大多数人有能力消费,而且能够以多样化的消费方式进行消费,从 而大幅度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内需拉动力。另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这就是藏富于民能够确立个人财富以及个人创业的正当性与合法性,确立个人财富、个人创业在市场经济社会当中的平等地位。在中国社会,藏 富于民一旦成为一种制度和政策的取向,就能够有效地消除个人经济、私营经济所面临的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歧视现象,消除一部分人以国家的名义并借助于公共权力所形成的行业垄断现象,并 进而有效防止国富民穷和国进民退这两个长期存在的痼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来说,藏富于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藏富于民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

  对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来说,其现代化的初期阶段均曾出现过社会利益结构失衡、贫富差距过大、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的利益受损甚至是严重受损等现象,从而引发了种种社会矛盾问题,对 于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具体到中国来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其 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根源于此。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藏富于民。通过藏富于民,能够从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大面积地改善民生状况,消除贫困问题,缓解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通过藏富于民,能 够使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拥有一个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平台,对于自己的未来前景心存希望;通过藏富于民,能够使弱势群体成员获得基本的社会尊严,能够同其他群体进行平等的交往。凡此种种,有 助于消除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隔阂、抵触甚至是冲突的根源,使社会各个群体实现团结合作、互惠互利、各得其所的良性互动局面,进而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

  藏富于民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个执政党是否具有牢固的执政基础,取决于民众对于这个执政党是否认同和拥护。“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 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对于民众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富裕是民众最为看重的生活目标,所 以能否做到藏富于民直接关系到民众对于执政党和政府是否认同和拥护。就藏富于民而言,执政党和政府至少有两项重要任务: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履行好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 为民众提供较为充分的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产品,比如要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为民众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消 除各种各样的歧视现象。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只要我们党和政府能够不断兑现这种承诺,做到藏富于民,那么,我 们党和政府就会得到民众的认同和拥护,执政基础就能够随之不断地得到巩固。

  藏富于民有助于国家的强大

  就一般情况而言,民富和国强两者本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各自的具体份量实际上是有差别的。相比之下,民富更为重要。民富是国强的基础,民富容易导致国强。在 民富条件下所形成的整个社会可持续的创造活力,能够为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量;在民富条件下所形成的雄厚的物质基础,能够直接为国家的强大提供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而 在民富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社会团结、社会安全以及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则会使国家最大限度地消除内耗,进而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更加强大。与民富容易导致国强相比,国强却常常难以导致民富,甚 至国强有时会妨碍民富局面的出现。在民众算不上富裕的基础之上,有时通过对民众利益的过度占有,也会造成某种国强局面的出现。其结果却是为了维持力不胜任的国强,严重透支民力、程度不同地侵占民众的财富,从 而妨碍民富局面的出现。历史和现实的情形说明,国强有时可能意味着大量的公共资金没有用于民生的改善,却用于军备竞赛(如苏联)、豪华性公共设施建设、高昂的行政成本等方面的支出,从而造成某种“国强民穷”或“ 国富民穷”的现象。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如是结论:既然藏富于民如此之重要,所以我们应将之上升到国策的高度来看待,将之作为国家制定重大政策的重要导向和重要依据。(吴忠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