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莫斯科8月23日电 俄罗斯农业部副部长亚历山大·彼得里科夫23日在圣彼得堡表示,据农业部测算,今年7、8月份的高温干旱天气给俄罗斯农业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
俄罗斯商业咨询网援引彼得里科夫的话报道称,由于气候异常,俄今年共有1115万公顷耕地绝收,占粮食耕种总面积的26%。
彼得里科夫透露,截止到8月19日,俄全国谷物脱粒总量为4030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540万吨。
俄农业部近两个月来已数次下调全年粮食产量预测,最新的预测为6000万至6500万吨,而去年俄粮食产量为9700万吨。不过,彼得里科夫指出,政府拥有2300万吨粮食库存结余,因此能够满足全年7700万吨的国内消费量。
为满足国内粮食需求,抑制粮价上涨,俄政府8月5日宣布,自8月15日至年底,禁止粮食和粮食产品出口。
a 7月末,云南和其他12个省市成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如何建设低碳省份,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才算得上是低碳发展,云南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发展经济呢?
昨天,省直机关“三读”活动第三期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主任庄贵阳,在昆明作了题为《低碳经济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的讲座。讲座中,他提出,云南资源禀赋好,但技术是软肋。因此,可以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和以生态农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
解答什么是低碳经济
核心是低排放高能效
庄贵阳说,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是低碳排放、高碳生产力和阶段性。高碳生产力就是排放一吨碳可以产生多少GDP,产出越高,说明越低碳。其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化。
他还谈到了低碳经济的几个误区。他说: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不强制要求“零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排放一定碳所产生的GDP不断提高,这也就是低碳经济。
点睛经济如何转型
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转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做到低碳式的发展呢?庄贵阳提出了他的意见。
他说,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要保持和增加森林碳汇。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大有作为。
另外,由传统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变,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推动社会参与,引导消费行为。
把脉云南的优劣势
资源禀赋好技术是“软肋”
就云南如何建设低碳试点省份,庄贵阳分析了云南的优劣势,并提出了他的建议。
“云南资源禀赋好。”他说,云南的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清洁能源比重约占全国的20%,排在全国第二位。
虽然云南的人均GDP水平低于全国水平,但是云南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也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云南的碳生产力水平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是还没有达到20%的指标。
另外,处于西南内陆地区的云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是其消费模式没有完全成型,消费层次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进行政策“干预”的大好时机。“没成型的时候做起来比较容易。”庄贵阳呼吁政府对民众的消费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政策上的干预,往低碳消费方面发展。“消费是有惯性的,像北京、深圳等地的高消费层次,一旦上去了就很难再往下降。”
说完云南建设低碳省份的长处,他也分析了云南的短板在哪。“云南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他说,这跟云南的技术条件跟不上有一定的关联,因为单位GDP能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指标,所以云南必须在“技术”层面上多下工夫。鼓励技术创新,这样才能使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造福一方百姓。
建议从哪方面入手
抓好旅游业生态农业
“低碳产出、低碳资源、低碳消费和低碳政策。”庄贵阳呼吁云南从这4个方面对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然后按照低碳试点省市的要求,发挥好自身的优势。
他说,云南的短板在技术层面,尤其是工业领域,政策要往这方面倾斜和支持。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和以生态农业为代表的绿色产业,旅游产业不仅是云南的特色产业,而且它更是潜力巨大的低碳产业。要注意的是,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配套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宾馆建设都要纳入“低碳”的框架中,走“低碳”的路子。
此外,各产业间要形成产业链,这样会减少能源的消耗,增加GDP产出,降低单位GDP能耗。还可以在本省内部推广低碳试点,像低碳学校、低碳小区等都可以进行尝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