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麦田杂草防控工作,是提高小麦产量、促进稳粮增收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抓好冬前杂草防控,对于实现壮苗越冬尤为重要。那么,小麦除草用什么药呢?今天,小编就根据除草类型的不同,说说用药的区别,以及推荐一些用药品种。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及除草剂的发展变化,麦田杂草的种类和群落也相应发生演变,向着多样、复杂、恶性和难防的草害组合发展。野燕麦、节节麦、雀麦、麦仁珠子、多花黑麦草、日本看麦娘、菵草、大巢菜、芒草、硬草、碎米荠、稻槎菜、猪殃殃、牛繁缕、野老鹳草、婆婆纳等杂草,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形成新的杂草群落,成为恶性杂草。
除草剂连年单一使用和杂草防除技术不到位导致麦田杂草抗药性快速发展。苯磺隆、双氟磺草胺、2甲4氯等药剂防除猪殃殃、播娘蒿、麦家公、荠菜的剂量翻倍增加,防效下降。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等药剂防除看麦娘的效果也逐年下降。炔草酯和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剂防除日本看麦娘和芒草已形成用量越来越大、防效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麦田除草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小编会在文中给大家推荐几种安全高效的单型除草剂以及除草剂组合。
麦田杂草一般在小麦播种后7天左右陆续出苗,播后14~30天为冬前第一出苗高峰期,播后70~110天为翌年春季第二出苗高峰期。冬前出苗杂草数量占总量的70%~90%。
化学防控技术要点一:
防除猪殃殃、播娘蒿、荠菜、泽漆等混生阔叶杂草,于杂草3~5叶期,选用9%双氟唑草酮悬浮剂(SC)有效成分20~27克/公顷(1公顷等于15亩),或12%氯吡唑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OD)有效成分72~90克/公顷,或75%双氟苯磺隆WG有效成分33.75~45克/公顷,或20%双氟氟氯酯OD有效成分15~19.5克/公顷,茎叶喷雾。
防除婆婆纳、麦家公、宝盖草、米瓦罐等混生阔叶杂草,于杂草3~5叶期,选用29.5%苯唑氯氟吡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97.35~132.75克/公顷,或8%氯吡唑双氟SC有效成分120~168克/公顷,或48% 2甲氯双氟悬浮剂有效成分360~432克/公顷,茎叶喷雾。
防除野燕麦、雀麦、麦仁珠子、多花黑麦草等混生禾草,于杂草2~3叶期,选用24%炔草酯水乳剂(EW)有效成分4.8~79.2克/公顷,或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WG)有效成分0.55~14.06克/公顷,或5%唑啉草酯(EC)有效成分45~60克/公顷,或16%精噁炔草酯WP有效成分48~57.6克/公顷,茎叶喷雾。
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杂草,于杂草2~5叶期,选用18%氯吡炔草酯SC有效成分108~135克/公顷,或13%氟唑炔草酯OD有效成分58.5~78克/公顷,或7%双氟炔草酯OD有效成分52.5~84克/公顷,或60%氟唑唑草酮WG有效成分36~45克/公顷,茎叶喷雾。
注意事项
1、麦田除草不推荐使用甲基二磺隆、乙羧氟草醚、乙草胺、异丙隆,安全性差;
2、炔草酯、唑啉草酯避免与激素类除草剂混用;
3、唑啉草酯目前唯一可在大麦田使用;
4、啶磺草胺施用后麦苗有时会出现黄化蹲苗现象,应严格把握用量;
5、唑草酮仅有触杀作用,应在大部分杂草出苗后施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