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农问题核心是农业,农业不增产就没有粮食吃,农业没有利润就没有人愿意种粮食,农业成本高,就不可能走出土地利用率不高的怪圈。
现阶段,国家致力于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耕地保护、耕地补贴、生产者补贴、规模经营补贴、休耕补贴、轮作补贴等一系列形式来调控农业形势,想办法提高地力,调动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转变,向土地要效益,向农业要收入已经形成共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国未来的农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将会有5条道路供人们选择:
1、 学习美国的农业机械化道路,降低投入成本而换取农业利润。
集约化农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成本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但是,美国农业走的是转基因农业道路,显然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的粮食是直接使用的,而美国生产的大豆全部出口,玉米加工为乙醇和加工成为饲料和出口。转基因只能用于加工业在现阶段难以改变,所以,应该慎重。
2、借鉴日本的精品农业,提高附加值。
日本农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专一的思维和精品,要做就做最好,把农业做成工业那样的规范,让人们吃着放心,又有好的品质,外加精美的包装,严格的产品筛选和提出,做到完美。
3、模仿尼泊尔有机农业,占领高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
中国现有的有机农业大多数都是笑话,农药残留超标还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必须要有高的投入和相关的配套设施,一整套规范的技术和懂得长期发展的人,中国很缺少这类人,弄虚作假怎么会有长远的发展?
4、学习日本的观光农业,结合旅游产业发展
日本水稻观光农业能吸引全世界的人去看,去玩,去品味,指的中国学习,照猫画虎可能只能是适得其反。
5、学习以色列的技术型农业。
以色列的农业走的是高精尖道路,完美的设施,规范的技术标准,高的离谱的利用率让人们惊叹不已,袁隆平的迪拜海水稻的灌溉技术就是这样,节水智能型管理不但节水,还能最大限度的增产。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