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报告 -> 化肥
化肥产业——农资行业新希望代表
时间:2012-12-07 11:40:53来源:作者: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在供需矛盾凸现、竞争日趋激烈的残酷市场面前,在市场压力倒逼下,化肥产业在逆势中进步,得到了快速发展,无疑让企业看到了农资行业新的希望。

  尽管更多的人会关注产能过剩对行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有业内人士敏锐地提出,适当的过剩会对行业的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许多企业认识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有无市场竞争力,成本优势是关键。

  河南的业内人士指出,在2000年之前,当时煤炭价格是400元/吨左右时,尿素价格最高达到了2000元/吨,在十几年后的现在,当煤炭价格已经上升到1000多元/吨时,尿素的价格仍然在2000元/吨左右徘徊。如果单纯从成本上升的角度看,现在的尿素价格很难理解,但为什么企业还能有利润。这就和十年间化肥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很大关系。 他举例说明,面对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惨烈的情况下,稍有实力的企业都在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尤其氮肥行业,当前大多数用优质无烟煤作为生产原料,成本很高,如果能将劣质煤充分利用生产化肥,就能大大降低成本,于是行业就有很多企业开始通过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航天炉技术来充分利用煤资源,使得煤利用率提高,而企业成本更低。
      磷肥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业内瓮福、开磷等企业都在针对未来磷酸生产将普遍使用低品位磷矿的实际,下功夫钻研低品位磷矿萃取工艺,通过提高磷得率和磷酸产量,充分利用低品位磷矿。
      近年来,化肥作为一个“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在进步在提升,尤其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运用,化肥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减少,缓解了环境污染,也彰显出了其发展潜力。
  产能过剩,产品生产出来卖不出去是企业最为头疼的事情,除了努力降低成本之外,企业还纷纷开始寻求其他出路,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向多元化发展,打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
  来自山东的业内人士明确提出化肥企业的今后发展之路是“坚持化肥,走出化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湖北某企业也是集矿山和化工于一身的企业集团,产品覆盖到磷化工、硅化工和化肥产业。该集团副总经理表示,他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多元化发展,将资源更合理地利用到位。为此,他们就利用不同的工艺技术生产不同的产品,从精细的磷化工到化肥都涉及,从而达到高中低矿石综合利用。一方面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企业产品链。
      当前企业在积极谋划产业结构时,也显得更加理性,更加懂得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业内人士就提出,在产业链打造的过程中,企业并不是一味增加产品,在适当的时候也会放弃一些,譬如鲁西过去生产复合肥是自己购买硫磺来制酸,但后来发现当地有大型化工企业销售的硫酸价格比自己生产更便宜,就果断放弃原有100万吨的硫酸装置而采取购买的形式。
      在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的当下,尽管现在的市场越来越透明化,然而很多企业的成本已经成为“秘密”,单纯从原料成本的价格来推算肥料价格的方式早已过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寻找盈利点的方式百种千样、各显神通。而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布局也是重要之极。

    业内权威人士就曾提到过,我国肥料企业的布局谋划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向资源地集中,另一个则是向消费地集中。
  事实上,现在行业已经有很多先行者已经开始行动。湖北某企业在新疆准东五彩湾投资建设的新疆首个煤制化肥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据说煤炭的开采成本非常低,大大增强了该企业尿素的市场竞争力。山东某企业在成功上市之后,也凭借资本优势积极往各地扩张,不仅通过在贵州购买磷矿,往上游磷资源延伸化肥产业链,更在安徽、河南、云南、辽宁等地都设立了分厂,通过缩小服务半径,形成了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的产业发展布局。云南某企业在布局上不仅自身努力探索,还积极联合核心客户,在核心市场区域,通过资金、产品的合作直接在消费区域合作建厂,建立了山东、吉林等分公司。
  随着产业布局的变化,一个个服务半径在形成,化肥市场新的格局也在形成,化肥生产企业也从一个个化肥供应商逐步拓展为一个个农化服务商,尤其是对于贴近消费市场的布局而言,服务的针对性、深入性也成为必然趋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