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理7月6日电云南省漾濞涵轩绿色产业开发集团于2002年3月创立,累计总投资1.1亿元,现有员工100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280人。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集团通过不懈努力,成功闯出了一条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新路子,构建了“核桃—绿肥饲草—生态养殖—沼气—核桃”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模式”),带动了种植、养殖“两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极大地推动了漾濞山区的发展。2008年度被云南省林业厅认定为第四批“林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大理州党政一把手示范工程和科普示范基地。
历程
漾濞是“中国核桃之乡”,核桃是漾濞最大的特色产业。2002年,集团在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章村断山兴建核桃生态示范基地5000亩,总投资2500万元,核桃种植6万株。历经7年多的艰苦创业,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断山基地核桃树长势强旺,已开始挂果。2006年底,集团又在漾濞县龙潭乡水竹坪建设万亩大泡核桃基地,投资3500万元,水电路、管护房、畜厩等基础及苗木种植工作已全面完成。2008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宾川上沧村投资新建核桃种植基地6700多亩。同时,集团还在断山基地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生态特种野猪养殖场,引进本地母猪、杜洛克母猪做杂交母本,引进原生态国产野公猪做杂交父本,采取“三点”式科学养殖法,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实现2亿元。
集团到断山投资在购买荒山后,针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滞后的实际,投资150万元兴修了公路;投资300余万元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引通了各养殖点的自来水,修建了小水窖、小水池,并建设了沼气池,兴修了基地办公用房及附属工程,开通了程控电话,架设了高压输电线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极大改善,为企业和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集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依托,走科技兴企之路。一是强化科技兴林。2003年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探索,研发成功核桃容器育苗移栽技术,该技术为涵轩集团核桃种植基地扩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为核桃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漾濞县乃至大理州得以全面推广。据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编号为﹙2006﹚53b20002070的科技查新报告显示:这套技术中的化控技术,无水﹙节水﹚栽培技术用于基地栽培10万袋,成活率为96%,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获得2006年度大理州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断山核桃种植基地获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有机农场”国际认证,断山养殖场获国环有机产品“生态养殖场”国内认证。2008年初涵轩集团的“漾濞涵轩核桃”及“涵轩森林野猪”、“涵轩雪山乌鸡”分别在国家商标局进行了商标注册。三是重视科技人才引进,集团初建伊始,为了更好的确保核桃林的成活及林木的管护,技术上依靠云南省林科院、西南林学院、漾濞核桃研究站、漾濞县科技局、漾濞县林业局等科研院所、单位为支撑。聘请了省林科院高级工程师祁松林为核桃种植技术顾问,对核桃种植及抚育管理进行技术指导;聘请推广研究员徐有生为生态生猪养殖场技术总监,在特种野猪的规模化养殖的管理和疫病防治等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广泛吸引各类科技人才,注重培养乡土人才,形成高效便捷的技术扩散通道;不断创新机制体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效应
集团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将循环经济全面导入生产过程,采用“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给企业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村加快发展,实现了“三赢”。
一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2002年10月至今,两个基地建设用工180万个工日,每工日平均以30元计,户均增加6600元的收入。仅断山5000亩核桃基地每年翻耕种植两次,加上平时病虫害防治等维护管理,每年约需5万个工日,每个工日以现价50元计,合计250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2009年宾川鸡足山镇上沧基地的开工建设,又解决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改善了农民生活状况。核桃基地的科学管理技术、生态特种猪的科学饲养技术直接被当地老百姓应用于家庭经济发展,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基地周边广大山区农民种养业的迅猛发展。
二是发展定单养殖,促进农民庭院经济增长。为进一步拓宽发展领域,集团还从生态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探索实践“十亩地(100株核桃树)+30头猪+两个弱劳力管护经营”模式,生态特种野猪创年产值3万元,猪粪便用于改良土壤,给核桃树施肥直接促进核桃速生早实,5年后年收入达5-6万元。现集团年计划育生态特种野猪出栏4万头,而断山自产饲料仅能满足2万头育肥猪的供应,其余的2万头由集团与农户开展定单养殖。由集团向定养户提供仔猪的养殖技术指导和提供专业饲料,并为农户提供良种猪和技术培训,确保定单农户仔猪养殖的成活率和经济收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
三是变废为宝,有力促进生态保护。沼气站的建立对人、畜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既改善了环境卫生、提高了生活质量,又提高了物流效益,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核桃树是一种根系发达的高大乔木,集团利用荒山荒地及低效益林地,种植核桃后地面增加了绿色植被覆盖面积,既减少了水分蒸发,又能够净化空气。地下强大的根系可起到固土和涵养水源作用,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应。
核心
集团成功创业的核心在于依据生态学、经济学、能量学原理,建立生物种群互惠共生、食物链结构健全、能量流和物质流良性循环的生态循环模式。
这个链条把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原理运用到林业生产,通过对种植、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从而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循环模式通过替代化肥、减少农药的使用,改良传统种植、养殖方法,可有效保持和巩固核桃产品的原生态品质,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从而实现维护食品安全的目的,建立起核桃—绿肥、饲料作物—养殖—沼气—核桃较为完整的生物生态循环产业链。
由于核桃种植是投资回收期较长的行业(从种植期到盛果期为8-10年)。为减缓核桃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带来的资金不足等问题,利用基地自然优势,发展林下饲料、草和特种野猪养殖业。在核桃林下种植绿肥、饲料及饲草等,绿肥即可压青作肥料,也可作为生态养殖的青饲料,同时垦覆了核桃林地;利用核桃林下空地饲养生态特种野猪,养猪的粪便可为核桃树提供有机肥料,也是沼气池的主要原料,猪的科学饲养能在短期产生经济效益,弥补核桃种植及管护中经费的不足,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沼气池对猪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为核桃树提供优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同时又为猪舍供暖、照明、日常生活提供了能源。选择短、平、快的养殖业达到长短结合,形成链条式生态循环经济结构
。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在核桃树四周种植不小于2平方米的绿肥,起到固氮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的作用,同时又疏松了核桃林的土壤,为核桃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林下间种饲料、饲草作物,以及种植优质蚕豆、豌豆及苜蓿草等青绿饲料,是确保生态特种野猪肉特殊风味的重要物质支撑,这样即有利于核桃林地的中耕管理,还解决了杂交野猪生态养殖的绝大部分饲料需求,可谓一举两得。以沼气为纽带,以畜促沼,以沼促果。在断山先期试验的两口共16立方米的沼气池已投入使用,计划筹建四座300立方米中温钢体沼气站,对种植、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每座沼气站日处理人畜粪便约10.2吨,产生的约300立方米沼气作为猪舍保暖,核桃无烟烘烤、饲料初加工及日常生活能源的供应,沼气可以为核桃树除虫防害,沼液、沼渣当作有机肥,沼液还可用于生态养殖。
经验
集团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一是选准优势产业是基础。涵轩集团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充分发挥漾濞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有利于核桃生长的优势,选准产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泡核桃,因地制宜地发展林、粮、畜循环式现代农业,确保了农业产业的壮大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是关键。在发展中,切实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了“果—粮(草)--畜”循环经济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科技、生态、和谐”三大理念支撑产业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开发新路子,促进了企业长远发展。
三是依靠科技发展产业是动力。集团深知现代农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由科技来支撑,因此,在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确保提质增效,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四是实施人才战略是保障。集团产业发展得如何,人是决定因素。除了管理人员,集团还聘请了专家教授,对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大大降低了生产风险,确保了产品质量。同时,集团还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涵轩集团之所以能在集高寒、民族、贫困于一体的漾濞断山得以落户并逐渐发展壮大,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依靠当地群众的结果,这也正是集团立足山区综合开发,发展现代农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
前景
从断山和水竹坪1.5万亩的核桃长势看,移栽后5~6年开始挂果,10年左右可产生稳定增长的经济效益,据林业权威人士预测,20年后进入盛果期(可持续80—100年),年可产核桃干果约600万公斤,以现市价26元/公斤计算,产值达1.5亿元;引进优良繁殖母猪2000头,年产仔猪4万头,其中2万头基地内部自养,2万头与农户开展定单养殖,出栏后每头纯收入可达2500元,利润达1亿多元;筹建的四座300立方米中温钢体沼气站,每座日产沼气约300立方米,提供3吨优质有机肥料,每年可节约生产生活所需煤、电费50万元,平均年产值达43万元,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集团为进一步发挥优势,巩固扩大规模,正依据断山示范基地实践经验的可复制性,在现有基地面积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通过新建涵轩核桃精深产品加工厂、涵轩生态生猪屠宰厂和涵轩有机浓缩饲料加工厂,切实搞好精深加工。以昆明、大理为基地,建立辐射全国的生态特种猪的品牌销售连锁专卖店,不断完善涵轩集团专业网站,建立专业的营销渠道。目前,集团规模不断壮大,已发展成为云南省的龙头企业之一,正为极早上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涵轩集团不仅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循环模式,优化生态产业结构,延伸了产业链,而且还不忘坚持奉献社会,甘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火车头,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了产业水平,并利用无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生态园进行科技示范,有机结合种植、养殖、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山区资源在产业生态化中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其成功经验,为我们如何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道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