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熟板鸭品牌叫得响,生态养殖是根本。在三界村的生态鸭养殖示范基地,放眼望去,百亩之内都是绿油油的稻田,稻田之中,成群的鸭子惬意地游来游去,这正是稻鸭混养养殖模式。示范基地负责人向笔者介绍,一亩稻田可以养殖18只鸭子,鸭子以田中的水草、虫和绿萍为饵料,生长周期比肉鸭长一倍,成熟后重量在4斤到4.5斤,比肉鸭轻了近2斤。口感上,“稻田鸭”脂肪少,水分少,瘦而紧致。此外,“稻、鸭共作”还可以降低水稻的种植成本,平均每亩稻田可节省治虫和施肥成本240元:鸭子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拔除杂草,控制虫害,其粪便则成为水稻的肥料。
立体混养技术决定了湖熟鸭的独特风味,精良的制作工艺保证了它的质量安全。在华盛板鸭厂,笔者看到,板鸭生产已经一改传统的手工作坊,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封闭生产、开放透明化的加工车间、现代全不锈钢化的自动控温、电子显示仪器,确保了鸭系列产品质量。目前,像华盛板鸭厂一样,街道20多家鸭产品加工企业全部通过QS食品认证标准。
传承和创新推动了湖熟鸭勇立潮头,创造辉煌。据闵官胜介绍,湖熟鸭继承了传统工艺,即制卤、煮制配料不变,炒盐、干腌、腌制等工序不变,保证了湖熟鸭质地晶莹、肥而不腻、咸而有味。同时,鸭生产加工企业还积极迎合消费需求,按照分割系列化方便化、***礼品化的方向,实现了由整只鸭单品向西装鸭、半片鸭、头、颈、脯等多元化转变,拉长了鸭产业链,提高了鸭产品的附加值。
求新求变、适销对路,盘活了鸭企业,壮大了鸭产业,也鼓足了鸭农们的腰包。目前,该街道已有鸭产品加工企业25家,养鸭户250户,年饲养量万只以上的38户,从业人员3500人,每年出栏180万只鸭子,加工达800多万只,销售额达到1.9亿多元。湖熟鸭产品不仅打入绿柳居、马祥兴等老字号,更在苏果、岗山等多家超市上架销售,20多种鸭产品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