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实行“155”和“150”两种养殖模式,对一般家庭采取“年出栏在50—100头、饲养5头黑母猪”的“155”养殖模式。对达到“五统一”要求的农户,户均补贴1万元,解决农户的资金困难。对经济宽裕的家庭,采取“年出栏450头、饲养黑母猪20头以上”的“150”养殖模式,实行贷款补贴,壮大养殖规模。同时,与九洲牧业签订供销协议,当市场疲软时,统一按每公斤13元的最低保护价格予以收购,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杨传游是去年新发展起来的养猪专业户,乡里的优惠政策让他坚定了信心。去年下半年,在乡里的扶持下,他筹资2万多元建起了96平方米的“155”模式标准栏圈,目前养猪14头。看着刚产出的一窝猪仔,老杨喜出望外,他说:“打算把所有猪仔全部喂起,全年计划出栏100头。按公司的保护价计算,一年下来,赚个4万元不成问题。”
为满足老百姓的技术需求,乡畜牧中心与村级“两委”配合,加大生猪疫病防控力度,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量”的原则,去年共注射疫苗11万头次。同时,以乡畜牧服务中心诊所为龙头,建立了集饲料销售、兽医诊疗、技术指导于一体的生猪养殖服务体系,开展送货、送服务上门,现场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生猪。
“我们要求农户在生猪长到120斤后,就停喂商品饲料,改以纯喂农家青饲料为主,200斤左右便上市,这样既能保证猪肉品质,又缩短了喂养周期,增加了效益。”乡畜牧中心主任李贤成向记者介绍。
目前,全村已发展生猪养殖大户35户,生猪总量达到5000头,形成了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养殖规模,一个集种猪生产基地、生猪养殖基地、新型生态养殖基地、生猪销售基地于一体的产、供、销全产业链已经形成。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