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种业的现状和特性分析
第一节 我国种业的背景分析
一、种业发展的历程
二、种业资源供给和资源的要求
三、种业的区域分布
四、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分析
五、种业产业化演变分析
第二节 我国种业特征分析
一、消费群体具有的特性分析
二、土地资源和种业关联性
三、产品具有周期和自然属性
四、产业经营具有的风险
五、行业进退的壁垒分析
第三节 我国种业与世界种业发展的差异分析
一、外部因素分析
二、内部因素分析
三、世界种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第四节 2007-2010 年种子行业相关政策展望
一、国家“十一五”产业政策发展态势
二、种子相关行业政策发展态势
第二章 我国种业市场特征
第一节 种子市场需求的特征
一、种业市场容量和潜力分析
二、农户对种子需求特征分析
三、引导和购买行为关联性
四、种子需求的季节性明显
五、单位面积需求种子量对时间分析
第二节 市场需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分析
一、终端用户四因素的变化
二、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三、供应、销售商在市场中的地位和角色
四、政策、法规对市场的影响因素
五、经济环境和种业市场的关联性
六、技术对种业市场的影响
八、社会因素对种业市场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种业营销渠道的演变
一、统购统销阶段
二、商品化的阶段
第三章 我国种子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产业内部环节分析
一、生产者
二、供应商
三、代理商和中介
四、竞争者
五、其它环节
第二节 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的演变
二、购买力的演变
三、技术的演变
四、政治法规的演变
五、社会环境的演变
第四章 我国玉米种产业分析
第一节 玉米制种的特点分析
一、种、粮的专业化分工
二、种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
三、产品稍售特点分析
第二节中国玉米种子市场需求分析
一、需求的总量
二、区域需求状况
三、需求的产品结构
四、影响消费者购种行为的因素
五、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玉米种子市场供给状况和预测分析
一、玉米种子市场供给现状
二、玉米种生产基地布局及发展趋势
三、玉米种子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玉米种子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五、1996-2006玉米种子生产与需求波动情况
六、2007-2008年玉米种子供需状况预测
第四节 中国玉米种子市场流通演变分析
一、玉米种子流通体制的发展历程
二、现行的玉米种子市场流通体制
三、玉米种子市场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四、新品种进入市场的情况
五、代理制度成为玉米经营主要方式的可行性
六、特殊品种的利润前景
第五节 玉米种子市场价格
一、玉米种子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
二、玉米种子的价格形成
三、玉米种子市场价格的总体水平与波动
四、价格的演进趋势
五、1996-2006年我国玉米种子价格波动情况
第六节 外部环境对玉米种子市场的影响
一、政府对玉米种子市场的影响
二、法律法规对玉米种子市场的影响
三、世界贸易一体化对玉米种子市场的影响
四、我国玉米种业的机遇
五、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种量关联性
第七节 我国玉米种子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五章 我国杂交水稻种产业分析
第一节 水稻种子产业特点和购买行为分析
一、水稻种子的传输过程
二、水稻品种的分布具有很强区域性
三、水稻育种专家的育种方向和育种意愿
四、购买水稻品种以杂交水稻为主
五、购买的主要品种
六、购买水稻品种的主要原因
七、购买的主要场所
第二节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供需状况分析
一、产量
二、消费
三、库存
四、2007年杂交种子供需状况预测
第三节 水稻种子竞争状况分析
第四节水稻种业宏观环境与行业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二、市场规模与成长
三、行业特点
四、行业发展趋势
第五节 亚华种业的竞争分析
一、竞争的五种力量分析
二、亚华种业杂交水稻种子业务的竞争者
三、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与目标
四、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
五、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六节 亚华种业内部分析
一、亚华种业的概况
二、亚华种业的战略转型
三、亚华种业的杂交水稻种子业务能力分析
四、亚华种业杂交水稻种子业务SWOT分析
第七节 亚华种业战略选择
一、亚华种业杂交水稻种子业务过去的战略
二、亚华种业杂交水稻种子业务的战略选择
三、亚华种业杂交水稻种子业务的执行战略设计
第八节 亚华种业实施差别化战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新品种的制约
二、窜货的制约
第六章 我国棉花杂交种产业分析
第一节 棉花种业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评述
一、培育出不少高优势杂交品种,但需优势更强的杂交种
二、制种方法仍以人工去雄授粉为主,但简捷制种方法研究亟需加强
三、生产基地数量不少,但规模化的基地不多
四、棉花杂交种市场繁荣,但种子质量不容乐观
五、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但市场潜力巨大
六、科研单位育种积极性高,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大
七、种子经营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
八、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整体产 业化程度仍然不高
九、针对棉花杂交种的法律法规亟需健全、完善
第二节 棉花种子供求状况分析
一、种子交易特征分析
二、种子需求特征分析
三、种子供给特征分析
四、种子市场均衡分析
五、主体效应简析
第三节 棉种行业竞争状况研究
一、行业发展动力对种子供给和种业竞争状况影响的研究
二、行业集中度对种子供给和种业竞争状况影响的研究
三、进入壁垒对种子供给和种业竞争状况影响的研究
四、经营一体化对种子供给和种业竞争状况影响的研究
五、集团化经营对种子供给和种业竞争状况影响的研究
六、品种产权制度对种子供给和种业竞争状况影响的研究
七、整体产品结构对种子供给和种业竞争状况影响的研究
第七章 我国麦种种子产业分析
第一节 麦种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麦种供求状况分析
第三节 麦种竞争状况分析
第八章 我国油料、化卉种子产业分析
第一节 油菜种子产业分析
第二节 大豆种子产业分析
第三节 花生种子产业分析
第四节 花卉种业分析
第九章 我国药用植物种子产业分析
第一节我国药用植物种子的研究进展
一、药用植物的种子特性
二、药用植物种子的繁殖和生产方式
三、药用植物种子的采集、贮藏与处理
四、药用植物种子的遗传育种
五、药用植物种子的品质检验
六、药用植物种子的市场体系和管理体系
第二节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药用植物种子产业今后的发展策略
二、国家给予政策支持
三、建立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和常用中药材栽培品种种质基因库
四、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和建立检测中心
五、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优良品种的选育
六、依据“中药区划”,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七、规范药用植物种子的生产
八、培育适应现代种子市场的中药材种子市场主体完善流通体制
九、加强药材种子种苗的科普宣传,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
十、积极探索药材基地建设的基层组织形式
十一、相关人才的培养
第十章 我国种子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登海种业
一、2002-2006年主营产品销售情况分析
二、2001-2006年玉米种主要种类的销量和结构分析
三、2004-2006年玉米种子利润分析
四、2002-2006年制种成本分析
五、2005-2006年公司经营的主要风险和策略
第二节 德农种业
一、德农种业的细分市场定位
二、在细分市场获得市场份额和回报
三、德农玉米市场品种需求特征及竞争态势
四、玉米业务战略
五、德农玉米业务3年后的竞争格局
六、德农水稻业务战略
七、德农水稻业务3年后的竞争格局
八、其他产品线业务战略
第三节 敦煌种业
一、经营范围
二、2004-2006年主营业务增长情况分析
三、玉米制造乙醇业务发展情况
四、公司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中国种业
一、公司发展的现状分析
二、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丰乐种业
一、公司发展的现状分析
二、主营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发展策略分析
第十一章中国种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 种业广告的要求分析
第二节 农作物种子的服务营销
一、服务营销的优势分析
二、种子营销服务策略
第三节 农户对种子信息来源的调研分析
一、农户获知种子信息主渠道
二、农户购买种子时所需要考虑的有关因素
三、农户对新种态度及行为回归分析
第四节 我国种子进入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第十二章 我国种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第一节 我国种业的兼并组合的现状和趋势
第二节 我国种业产业化分析
第三节 我国种业竞争的焦点和趋势分析
第四节 中小型种子企业发展思路分析
第五节 我国种业政策分析
一、种业政策法律法规
二、种子产业政策
三、种业税收政策
四、种业财政政策
第十三章 2007-2010 年种子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展望
第一节 200-2010 年种子行业投资机会
一、2007-2010 年种子行业区域投资机会
二、2007-2010 年种子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第二节 2007-2010 年种子行业投资风险展望
一、宏观调控风险
二、行业竞争风险
三、供需波动风险
四、技术创新风险
五、经营管理风险
六、产品自身价格波动风险
第十四章 2007- 2010 年种子企业经营战略建议
第一节 2007-2010 年种子企业的标竿管理
一、国内企业的经验借鉴
二、国外企业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2007-2010 年种子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
一、种子企业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1、种子企业的兼并及收购建议
2、种子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建议
二、种子企业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第三节 2007-2010 年种子企业营销模式建议
一、种子企业的国内营销模式建议
1、种子企业的渠道建设
2、种子企业的品牌建设
二、种子企业海外营销模式建议
1、种子企业的海外细分市场选择
2、种子企业的海外经销商选择
图表目录
我国种业企业的主体分布全国各地
种子产品力体现在品名、质量、产量、包装、种子的收获物等因素
2006年我国玉米主力供应商的供应模式
2006年我国玉米大型生产型企业的代理商和中介情况
2006年我国种业研发竞争模式
农村基层情况
2006年全国36个城市主要农产品2006 年月份零售平均价(元/斤)
“十一五”规划下粮食种植面积略有下降
2005-2006年我国主要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万公顷,万吨)
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各阶段模式
五个玉米生态类型区需种情况
农户购买种子的原因
农户购买种子信息来源
我国农民的文构成
五个生态型区玉米生产情况及环境
1995-2007年我国玉米供应量波动情况 亿公斤
玉米种子供求均衡示意图
我国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对比
我国的玉米种植区域分布
1999-2006年我国玉米种子供应量与需求量(亿公斤)
1999-2006年我国玉米种子制种面积,产量以及库存统计(十万亩、亿公斤)
玉米种子市场流通模型
玉米价格构成比例
品种质最较好且产权受保护的玉米种子市场的价格决定
1996-2006年我国玉米价格波动情况 元/公斤
玉米种子需求的季节性较强
1996-至今国家对农业种子项目的投入
2006年我国水稻种子市场主要产品结构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与常规水稻种子所占份额比较
2007年全国杂交水稻主要品种价格(单位:元/公斤)
2006 年全国杂交水稻种及玉米种子库存量占比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份额基本稳定
我国种子市场容量结构图
2005-2010年我国种子行业未来市场规模(亿元)
我国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毛利率高达50%以
五力竞争模型图
亚华种业的种业机构组织结构图
杂交水稻种子差别化品种市场供求曲线图
我国20世纪不同年代、不同制种方法育成的杂交稻代表品种
我国主要杂交棉品种制种类型
不同类型品种种植成本及其构成单位:元/0.0667公顷表
杂交棉不同类型品种种植效益
转基因抗虫棉种需求、供给均缺乏弹性的市场均衡图
转基因抗虫棉种需求富于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市场均衡
行业周期的一般过程
2006年我国麦种子市场结构
2006年我国麦种子供需关系
2005-2006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
2006年我国油菜种子市场结构
2006年我国大豆种子市场结构
2006年我国花卉种子市场结构
2006年登海种业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构成
2006年登海种业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 单位:(人民币)万元
2006年登海种业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
登海种业公司各地的生产成本(元/公斤)
登海种业公司近年制种成本(元/公斤)
目前德农玉米种子业务全国比例
未来德农玉米种子业务全国比例
目前德农水稻种子业务全国比例
未来德农水稻种子业务全国比例
2006年敦煌种业种子、棉花收入和利润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006年敦煌种业分地区种子、棉花收入和利润情况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2006丰乐种业分行业、分产品、经营情况
2006丰乐种业分地区经营情况
企业种子阶段企业资金主要来源(%)
企业种子阶段企业未来拟采取的融资方式(%)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