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报告 -> 特色种植
蒲江特色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0-02-01 15:53:36来源:作者:

    蒲江特色种植业的调查报告

    蒲江县统计局局长  韩天水

 

    蒲江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三基地一轴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将第一产业确定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在第一产业发展上又突出以畜、茶、果、菜为主导产业。全面了解我县特色种植业的发展状况,对全县茶叶、猕猴桃、樱桃等主要特色种植业的宏观管理和有序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特色种植业呈现的特点

    (一)茶叶进入盛产期,产业优势显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83205亩,其中2002年以前定植24650亩,2003年至2005年定植36151亩,都进入了投产期,占总面积的73.07%,除最早定植的少部分老树产量呈弱势和2005年定植部分刚投产外,绝大部分正处于盛产期;2006年以后定植未投产面积22404亩,占总面积的26.93%。整个83205亩茶园占全县农业种植业生产经营面积(387990亩。总耕地、园地面积,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下同)的21.45%。茶叶种植在成佳镇、大兴镇、大塘镇、甘溪镇已成连片发展之势,4个镇的种植面积达61077亩,占全县的73.41%。其中:成佳镇18160亩、大兴镇18409亩、甘溪镇14477亩、大塘镇10031亩,分别占各镇农业种植业生产经营面积的68.93%、51.61%、53.78%、35.07%,已呈现出茶叶主业突出,产业规模化发展之势。

    (二)茶叶已成为主产区的主导性产业。全县12个乡镇除寿安镇、长秋乡以外,其余10个乡镇都有茶叶种植,以社为单位统计,茶叶种植区有农户35162户,茶叶种植户为21683户,占61.67%;在茶叶主产区的成佳镇、大兴镇、甘溪镇、大塘镇,茶叶种植户占农户的比例分别高达94.6%、83.27%、90.01%和79.83%,茶叶已取代柑桔成为主产区的主导产业。

    (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茶产业发展中作用明显。1993年成都茶厂一分厂(绿昌茗公司前身)落户成佳镇,为以成佳镇为主要种植区的茶叶种植提供了后续加工的保障,促进了茶叶种植的规模化发展。茶叶生产龙头企业在茶叶品种引进、种植技术培训、茶园管理等方面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使以成佳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茶园管理逐步规范。茶叶种植基地的发展,又为新的龙头企业落户蒲江提供了基础条件。2004年后,我县又先后引进了嘉竹茶业公司、蜀涛茶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又大大促进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目前我县规模工业企业中茶叶加工企业已达7家。

    (四)茶叶种植户的规模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全县有茶叶种植户21683户,其中3-10亩的种植户7850户,占36.2%;10-20亩的种植户347户,占1.6%;20-50亩的仅有26户;50亩以上的仅有5户,比例很小。占62.04%的种植户种植面积在3亩以下,有大量的农户仅1亩左右,甚至只有几分地,这难以对其家庭收入构成实质影响,引不起重视,种植质量不高,甚至随时可能毁茶,退出茶叶种植。较大的规模户偏少,对整个区域的茶叶种植带动不足,稳定性差,甚至造成区域性的种植业转向。

    (五)茶叶发展潜力大。根据茶叶发展规划资料,全县除很少部分偏碱性土壤区域外都属于适宜区。在成佳镇、甘溪镇、大兴镇、白云乡、大塘镇茶叶种植面积占农业种植业生产经营面积分别达到68.93%、53.78%、51.61%、45.46%、35.07%,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区间布局上茶叶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种植技术的提高和茶园的规范管理上也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因此我县茶叶发展潜力巨大。

    (六)猕猴桃产业起步迅速,规模经营已现雏型。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4月底,全县已定植猕猴桃5010亩,其中2002年以前定植936亩占18.68%,2003—2005年定植692亩占13.81%,2006年以后定植3382亩占67.51%。在区域分布上,猕猴桃种植主要集中在复兴乡、西来镇、大塘镇、大兴镇,其中复兴乡乡已种植2450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48.9%,西来镇已种植1100亩,占21.96%,这主要得益于中新农业公司的公司化运作和规模化经营。公司对其它经营业主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七)樱桃种植集中,优势明显。全县樱桃种植面积24142亩,其中光明乡23850亩,占98.8%。作为连续举办过六届樱桃节的光明乡,其樱桃种植面积在近几年猛增,并呈继续增加之势。2002年以前为2861亩,仅占12%;2003—2005年定植13545亩,占56.8%;2006年以后新定植的也占31.2%。对光明樱桃种植业的发展,应结合蒲江乡村旅游进行整体规划,集中连片发展;同时要引进新的好的品种,提升果园管理水平,结合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樱桃的经济效益。

    二、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县有县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县级龙头企业12家,有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质量认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种植。我县历来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由于过去没有龙头企业加工能力的带动,种植规模和种植水平长期徘徊不前,近年在引进绿昌茗、嘉竹、蜀涛等茶叶加工企业后,带动和促进了茶叶种植规模和种植技术的提高,对茶叶加工也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目前全县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6000多吨,在此推动下综合茶叶价格也由2003年的每公斤8元上涨到今年的12元/公斤。

    (二)农业专合组织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全县农村专合组织已发展到102个,社员人数达2.45万人。农业专合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种养业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推进农村经济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县共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2个,其中蔬菜产业3个,茶叶产业13个,猕猴产业4个,樱桃产业2个,柑桔产业10个,专业村占全县行政村的24.3%。

    (三)利益联动,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方式联系农户,农户公司履约率70%以上。保护价收购既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也树立了企业守信的形象,稳定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速度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龙头企业总数偏少,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接机制还不够牢固,还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热情不够,多数龙头企业没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四是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呈现不均衡性,政府、社会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作为经营主体的龙头企业和农民投入资金不够。

    三、对今后工作建议

    (一)坚持统筹的思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狠抓农业招商引资,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农业支撑产业,力争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发展步伐。

    (二)力促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核心,重点在于龙头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做优。我们将按照政策优惠、放活经营、大胆扶持、放手发展的思路,鼓励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水果、无公害蔬菜、生猪等优势,按照壮大一批、嫁接改造一批、开放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的思路,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合理统筹规划茶叶、柑桔、猕猴桃、蔬菜各产业发展区域,努力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带。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种植业,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在引导和扶持上有的放矢。

    (四)加快专合经济组织建设。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大力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做实一批专业协会、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民间“自治”作用,形成连接企业和农户的桥梁纽带,有效组织农民,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激发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五)促进土地流转,引导建设一定专业大户。结合我县的四大特色主导优势产业,引进业主开发,鼓励种植大户扩大规模。同时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建设一批有实力的专业特色种植企业,组成各产业基地的核心、中坚,稳定产业发展。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工信部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国商务部中国发改委中国农业部中国工商总局中国一件事三农电商平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卫计委中国乡村网更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