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流进锅里头,甜瓜大葱鼓钱袋,农家书屋换脑袋……”11月18日,已是初冬时节,笔者一行到霍州市辛置镇十里铺村。如歌声中描绘的那样,这个位于山顶之上的小山庄已今非昔比,处处流淌着幸福和谐的气息。
十里铺,位于霍州市辛置镇最北端,距霍州城区约13公里。在人们的印象中,这里一直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行路难,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边的物资也运不进来,想去趟城里,一大早就得动身;吃水难,村里没有井,吃水得去离村2里以外的郭庄废弃煤矿去拉;村子穷,村民多以种粮和打短工为生,收入微薄;光棍多,年轻娃想找个对象,对方一听说是十里铺的都摇头拒绝。
今年初,全市开展了干部下乡住村包村活动,霍州市委书记陈纲三上十里铺,在深入调查、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后,与村干部多次研究,制定了发展增收规划。改变以种粮为主的传统单一的生产方式,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确立“人均一亩甜瓜、一亩大葱、一亩药材”的“三个一”发展思路。村委主任宋海峰说,目前,全村共种植甜瓜390亩、大葱300亩、药材200亩,特色种植年创收入可达225万元,基本实现了“三个一”目标。尝到甜头后,有几个农户不断扩展规模,本村的地不够种,还向邻村租地种,如今十里铺已出现10余家种植大户。
刚在地头拉回一“奔马”大葱的种植大户武志明高兴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自己种着20亩大葱,产量在18万斤以上,按市场价5毛钱算,抛去成本,今年至少挣4万元。”当询问销路如何时,他伸手向不远处的村东头指了指说,批发商小王正在那里等着收大葱,已经10多天了,现产现销,供不应求。
热情的老党支书周亮喜饶有兴致地给我们介绍着情况:现在通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村卫生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和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里人文明健身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谈论发家致富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小伙子也不愁找不下对象了。
来到文喜养鸡场,一笼笼鲜鸡蛋正在过秤。专业户周文喜介绍:“我的万只鸡场,每天可产蛋400多公斤。平时活多,一家人忙不过来,雇了村里5个人帮忙。”目前全村养鸡专业户3户,其中万只鸡场1户、千只鸡场2户,年创收入35万元,带动和辐射村里20余户人共同增收致富。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这时村委会主任的手机响了,说是政府给村民免费供应的过冬取暖用煤运来了,得马上张罗着分发。带着欣慰和祝福我们离开了美丽的十里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