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部委资讯
农业部公告第844号:审会审定通过196个农作物品种(玉米1)(2007年4月9日)
时间:2009-11-11 14:43:5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玉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1

  品种名称:京科308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母本JN15,来源于自选系J0045×齐319;父本J24-2,来源于自选系京02×黄野4。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7天,比对照唐抗5号晚熟3.3天,需有效积温24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17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3.6克。区域试验平均倒伏(折)率5.6%。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感茎腐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51克/升,粗蛋白含量8.55%,粗脂肪含量4.34%,粗淀粉含量73.95%,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京津唐夏播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8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8公斤,比对照京科23增产12.4%。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2公斤,比对照京科23增产19.6%。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800~4000株,注意防治茎腐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唐抗5号品种种植区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2

  品种名称:农华98

  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YF01,来源于478×合344;父本YF02,来源于444×黄野四。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3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1天,需有效积温26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55厘米,穗位高94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42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6克/升,粗蛋白含量9.13%,粗脂肪含量4.14%,粗淀粉含量75.03%,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2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8.3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7.5%。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5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0.0%。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500~3800株。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注意防治矮花叶病和玉米螟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3

  品种名称:兴垦10号

  选育单位: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兴垦自101-1,来源于四早82;父本兴垦自矮34,来源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种子公司1134的变异株。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极早熟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102天,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4天,需活动积温2150℃左右。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红色,颖壳紫色。株型较平展,株高185~190厘米,穗位高65~70厘米,成株叶片数15片。花丝浅绿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9~2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7.6克。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折)率2.5%。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80克/升,粗蛋白含量11.85%,粗脂肪含量4.87%,粗淀粉含量70.31%,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极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1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7公斤,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22.5%。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2.1公斤,比对照增产14.9%。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克单9号种植区、吉林东部山区有效积温2200℃左右的地区、河北承德市北部接坝冷温区、内蒙古东部有效积温在1900~2200℃的地区和宁夏固原地区极早熟玉米区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注意防治叶斑类病害。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4

  品种名称:长城315

  选育单位: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北711,来源于黑龙江北安农科所;父本M8349-1,来源于罗早4×830的二环系。

  特征特性:在极早熟玉米区春播出苗至成熟107.6天,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2.4天,需有效积温21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色绿间紫条纹。株型平展,株高194厘米,穗位高74厘米,成株叶片数15~16片。花丝浅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5~3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2克/升,粗蛋白含量8.98%,粗脂肪含量4.81%,粗淀粉含量73.93%,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极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4.8公斤,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14.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5.6公斤,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11%。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叶斑类病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克单9号种植区、吉林东部山区有效积温2200℃左右的地区、河北承德市北部接坝冷温区、内蒙古东部有效积温在1900~2200℃的地区和宁夏固原地区、新疆南部极早熟玉米区种植,丝黑穗病重发区慎用,注意防治叶斑类病害。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5

  品种名称:长城1142

  选育单位: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V14,来源于承18×黄早粘;父本489,来源于海玉6号的二环系。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极早熟春播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8.4天,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1.3天;在西北夏播玉米区出苗至成熟81.0天,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0.3天,需有效积温21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04厘米,穗位高72厘米,成株叶片数16~17片。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4.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6~30克。区域试验平均倒伏(折)率4.7%。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8克/升,粗蛋白含量10.0%,粗脂肪含量4.92%,粗淀粉含量72.87%,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极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9.5公斤,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8.5%。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1公斤,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叶斑类病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克单9号种植区、吉林东部山区有效积温2200℃左右的地区、内蒙古东部有效积温在1900~2200℃的地区和宁夏固原地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叶斑类病害。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6

  品种名称:承玉20

  选育单位:河北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承系53,来源于H21×502的二环系;父本承系60,来源于美国杂交种556832。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6天,与对照本玉9号相同,需有效积温26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2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深紫色,果穗短锥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2.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和黑粉病,中抗大斑病,感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8克/升,粗蛋白含量9.83%,粗脂肪含量4.20%,粗淀粉含量73.51%,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3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4.6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3.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7.6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20.0%。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和内蒙古赤峰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7

  品种名称:万孚2号

  选育单位(个人):邢成久

  品种来源:母本H16,来源于7922×Mo17选系;父本F118,来源于丹340×502选系。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4天,比对照本玉9号晚熟1天,需有效积温270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平展,株高292厘米,穗位高114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8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中抗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2克/升,粗蛋白含量8.37%,粗脂肪含量5.16%,粗淀粉含量74.35%,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9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4.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8.2%。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6.2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9.4%。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200~3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8

  品种名称:吉农大302号

  选育单位: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km11,来源于(辽6701×7884-7)×7884-7;父本km12,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Mo17。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3天,与对照本玉9号同期,需有效积温2650℃。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16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4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紫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3.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8克/升,粗蛋白含量9.42%,粗脂肪含量4.47%,粗淀粉含量73.72%,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5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5.5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6.0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9.7%。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3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东部中晚熟区、辽宁东部山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09

  品种名称:秀青74-5

  选育单位: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Jk88,来源于(6jk08×488)×488;父本434,来源于(黄早4×丹340)×黄早4。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本玉9号晚熟1天,需有效积温27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2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浅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2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瘤黑粉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8.74%,粗脂肪含量4.54%,粗淀粉含量75.14%,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6点次全部增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44.3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1.2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22.3%。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200~3500株,注意防治大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0

  品种名称:秦龙13

  选育单位: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早46,来源于7922×5003;父本L676,来源于泰系TR×黄早4。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四单19晚3天,与对照本玉9号相同,需有效积温26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浅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5厘米,穗位高138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63克/升,粗蛋白含量10.16%,粗脂肪含量4.39%,粗淀粉含量73.07%,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5.6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8.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45.3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2.6%。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1

  品种名称:兴垦3号

  选育单位:内蒙古丰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兴垦自167-1,来源于C90-2×掖52106;父本改良Mo17,引自甘肃省张掖市种子公司。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2天,比对照本玉9号早熟1天,需有效积温2600℃左右。幼苗叶鞘绿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绿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3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粉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橙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1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和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8克/升,粗蛋白含量8.40%,粗脂肪含量3.79%,粗淀粉含量75.42%,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9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9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高水肥地块每亩适宜密度38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2

  品种名称:吉单415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8902,来源于掖107×8112;父本承351,引自河北省承德市农科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3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1天,需有效积温260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101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0克。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含量9.49%,粗脂肪含量4.79%,粗淀粉含量72.25%,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1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1.5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6.2%。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9.2%。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300~3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通辽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3

  品种名称:登海3312

  选育单位: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H4462-5,来源于掖478×丹9046的二环系;父本掖81162,来源于掖107早熟变异株的选系。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3天,与本玉9号同期,需有效积温26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浅绿色,叶缘绿带红色,花药绿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65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淡紫色,之字茎,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中抗丝黑穗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8克/升,粗蛋白含量9.11%,粗脂肪含量4.79%,粗淀粉含量72.27%,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3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7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1.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4.6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2.6%。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300~3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4

  品种名称:三北9号

  选育单位:三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S457,来源于(Mo17×107)×78599;父本B08,来源于(黄早4×新疆地方种)×野鸡红。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本玉9号晚熟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18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活秆成熟。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8行,穗轴粉红色,籽粒橙红色、马齿型,百粒重37.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抗瘤黑粉病,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6克/升,粗蛋白含量9.56%、粗脂肪含量4.88%、粗淀粉含量72.74%、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3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5.5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1.7%。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8.0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20.0%。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5

  品种名称:铁单20号

  选育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铁97005-1,来源于美国杂交种US1;父本铁D9125,来源于铁C8902×丹340。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4天,比对照本玉9晚熟1天,需有效积温26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有紫色条纹。株型半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18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9.8厘米,穗行数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73克/升,粗蛋白含量8.62%,粗脂肪含量4.59%,粗淀粉含量73.81%,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8点次增产,8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9.6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5.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5.9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300~3500株,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6

  品种名称:本玉18

  选育单位: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63792,来源于7884-7×铁7922;父本7017,来源于B70×Mo17。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对照本玉9号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无波纹,花药黄色。株型平展,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16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白色,果穗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3.2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55克/升,粗蛋白含量8.22%,粗脂肪含量4.84%,粗淀粉含量75.23%,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5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3.0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1.1%。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0.5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3.4%。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300~3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四单19和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7

  品种名称:辽作1号

  选育单位:辽宁种业服务中心

  品种来源:母本A80,来源于478改良系;父本T121,来源于Mo17×丹340。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地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4天,比对照本玉9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淡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4厘米,穗位高116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和茎腐病,中抗玉米螟,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8.58%,粗脂肪含量4.64%,粗淀粉含量72.93%,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8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3.3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5.0%。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8.5公斤,比对照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3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8

  品种名称:郝育12

  选育单位:沈阳世宾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CH98,来源于铁7922×掖4021;父本CH361,来源于丹599×丹340。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0天,比对照农大108晚熟0.4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8厘米,穗位高152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1.3厘米,穗行数18.1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4.0克。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折)率3.7%。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和纹枯病,抗大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10.69%,粗脂肪含量5.35%,粗淀粉含量72.77%,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40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32.8公斤,比对照增产16.6%。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8公斤,比对照增产9.9%。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200~3500株,注意增施钾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辽宁、天津、山西、河北北部和内蒙古赤峰春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19

  品种名称:铁研26号

  选育单位: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母本铁98103-1,来源于美国杂交种;父本丹360,引自辽宁省丹东农科院。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9天,与对照相同,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2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0.6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玉米螟,抗丝黑穗病和纹枯病,中抗大斑病、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18克/升,粗蛋白含量9.65%,粗脂肪含量5,40%,粗淀粉含量72.96%,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7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2.3公斤,比对照增产8.8%。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2公斤,比对照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200~3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北部、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20

  品种名称:丹玉69号

  选育单位:丹东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母本C8605-2,引自辽宁省铁岭市农科院;父本丹99长,来源于旅大红骨集团35选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0天,与对照农大108相同,需有效积温28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高132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浅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3.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籽粒橙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6克。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折)率3.0%。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中抗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4克/升,粗蛋白含量10.64%,粗脂肪含量5.39%,粗淀粉含量72.73%,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8点次增产,6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8.8公斤,比对照增产11.4%。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5.6公斤,比对照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2800~3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21

  品种名称:沈玉21

  选育单位: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母本沈3336,来源于沈137×7922;父本沈3265,来源于Q1261×A05。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9天,与对照农大108相同;在黄淮海地区生育期99天,比对照农大108早熟4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红色,叶片深绿色,花药黄色。株型紧凑,株高287厘米,穗位高129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粉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橘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6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和玉米螟,中抗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感弯孢菌叶斑病。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小斑病,抗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感茎腐病、瘤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47克/升,粗蛋白含量9.34%,粗脂肪含量3.56%,粗淀粉含量74.22%,赖氨酸含量0.32%。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含量10.02%,粗脂肪含量3.95%,粗淀粉含量74.06%,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40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3.7公斤,比对照增产13.81%。2005年参加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2公斤,比对照增产10.25%。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3点次增产,15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5.1%;2005年参加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3公斤,与对照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山西、北京、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河北、安徽夏播,注意防治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22

  品种名称:利民15

  选育单位: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本竖6-3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