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既对“十一五”建设阶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对当前社会基本矛盾进行了正确判断,也为以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意见,旨在重点解决五个问题:发展、改革、稳定、民生和党的建设。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改革是推动力,稳定是基本保证,民主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党的建设是关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已迅速发展为紧随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第二经济贸易大国和第一外汇储备国家。但是,我国还不是经济强国,我国的人均经济总量仍然靠后,还是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十二五”规划正视了这种挑战,紧抓战略机遇期,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这是我党准确分析形势、与时俱进的有力举措之一。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面临最大的风险是两极分化,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腐败。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凝聚党心民心,这是我党坚定信心、实事求是,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的具体体现。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保证。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一切改革成果都将付诸流水。要从自身努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为民,反腐倡廉,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保护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果。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即是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十二五”规划把民生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我党在社会发展建设实践上的巨大进步。
最后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党的建设。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尤为重要。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这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