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很多城市就开展了“春风行动”招聘会,但都以冷场结束。与此同时,许多城市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用工荒”,富士康出现用工告急,雅戈尔年薪3万元也很难招到人。
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惜出大钱、降低门槛,甚至打出“没技术不要紧、进厂再培训”的招牌也招不到人呢?笔者分析,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农二代”的群体性走向问题。
如今,农民工用工市场中“农二代”是主力军,他们有别于父辈的思想观念,不再看重工作的待遇和薪酬,而是把眼光放长远,想拥有一份有发展、有前途的工作。部分用人企业原来使用的那些招工伎俩,“农二代”根本不买账。
如何破解“用工荒”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善待农民工开始。一方面改善用工环境,提高薪酬和福利,并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严格遵照国家保障劳动者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提升企业诚信度,彰显企业的品牌优势。
企业用人,切记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倘若只是一味地变着手法“抢人”,抑或是去车站、码头等“截留”,到头来仍然会是枉费心力。有时候,“守株待兔”也是一个好办法,这当然是有前提的,根据当前“粥多僧少”的局面,用工单位需与时俱进,出台管理新政,给用工者更多发展和学习的机遇。总而言之,要想引来“金凤凰”,必须枝繁叶茂,这就看用工单位的管理模式和水平了。
“用工荒”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就像一把悬在用工单位头上的利剑,给它们一个“唤醒”。各用工单位在翘首期盼工人时,也不妨想想那些“讨薪难”的事件,在深切反思和酝酿之后,相信一定会拿出有效的拯救办法。方丹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