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法规
为振兴样板装上“强劲引擎”
时间:2018-12-11 00:51:06来源:中国兴农网作者:佚名
2018-12-07 08:27:32

  

  山东省农科院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担当农科创新龙头重任――

  为振兴样板装上“强劲引擎”

  王祥峰 李才林 本报记者吕兵兵

  11月27日,“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活动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举办。在活动现场,山东省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签订了“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合作协议;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邹城市政府签订了“整建制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合作协议;山东省农科院与农民日报社签订了“推进创新工程合作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宣传”合作协议。

  这一天,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科院并召开座谈会五周年的日子。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作出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等重要指示,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三个导向”的重要论断。今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山东考察,寄语山东“要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扛起农业大省责任,全力做好‘三农’工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并再次强调“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让农业借助科技的翅膀腾飞起来”。

  5年来,山东省农科院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紧抓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行动为抓手,交出了一张亮眼答卷:国家级奖励成果、国家产业体系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岗位、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实验站数量在全国省级农科院中位居前列。

  成绩面前,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周林的认识颇显理性:“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担当农科创新龙头重任,是新时代赋予我院的历史使命。5年来,我院通过实施‘强化顶层设计,集聚优势资源;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合力攻坚;打造推广平台,实行靶向服务;履行公益职责,培养乡村人才’等系统举措,着力驱动山东农业素质、效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装上‘强劲有力的科技引擎’。”

  以农科创新工程为统领,聚合国内国际优势资源

  今年8月下旬,“中国设施蔬菜之乡”寿光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山东省农科院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专家组,到寿光灾区指导农民开展自救。“这是农科人员当仁不让的职责,更是落实我院与寿光科技合作协议的具体体现。”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说。

  据了解,根据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政府要求,山东省农科院联合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与寿光签署科技合作协议,联合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10多项课题,共建国家设施蔬菜技术战略联盟和省设施蔬菜技术战略联盟。

  “围绕推进绿色生产,联盟在蔬菜大棚中广泛推广天敌昆虫、授粉昆虫绿色防控技术,设施果菜熊蜂授粉可以减少激素用量80%以上,农药施用量也大幅减少。”寿光市农业局局长张茂海说,“国家、山东和寿光三级农科院所和企业,在农业农村部主导的平台上联合攻关。高层院所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寿光发挥落地推广优势,在技术研发和推广上实现了组织一体化。”

  万书波介绍,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最大范围内集聚国际国内优势农科资源,共同研发、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对此,山东省农科院坚持“一体化”思路,以山东省政府批复实施的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统筹各级农科资源,实现科研创新“接地气”、科技攻关“大协作”、科技成果“集成化”。

  2016年启动实施的山东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是全国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山东省财政每年稳定支持6000万元,现已取得重要突破,推动山东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在创新工程引领下,围绕集聚国家级科技资源,山东省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进行战略合作,首批实施“品牌农产品”“绿色生产”“智慧农业”3个重大协同创新任务,打造国家级区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集聚地方科技资源,山东省农科院联合17地市18个分院,成立山东省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协作网,推动建立全省农科院所大联合、大协作创新体系。围绕集聚国际资源,山东省农科院搭建了“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高层论坛、中韩现代农业研讨会、中亚五国农业科技高层论坛等交流平台,并建立了中乌食用菌联合实验室、中美农产品风险评估国际联合实验室等8个创新平台,与国外农科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

  “矛盾和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导向。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创新是关键。我院立足山东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需求,与中国农科院整合科技力量,共同组建了100名高端人才领衔的协同创新团队,重点研发100项农业产业关键技术,以整体提升山东农业发展水平,助推山东农业由大变强。”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张立明说。

  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我院的‘济麦22’小麦品种,2018年夏收面积1688万亩,连续9年蝉联全国秋播第一大小麦品种,全国累计推广种植达2.7亿亩。”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科院小麦专家赵振东自豪地说,“近年来,我院又以优质强筋、抗旱节水为育种目标持续攻关,先后育成5个优质小麦新品种。”

  当前,确保生态安全,推广绿色技术是重点。该院建成了国内品种最全、工厂化繁育技术最先进的天敌与授粉昆虫研发中心,两年间示范推广了3万余亩;首创的工厂化农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年处理利用蔬菜秸秆50万-80万吨、畜禽粪污20万-25万吨,可生产17.5万吨蔬菜秸秆生物有机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主要内容。该院花生所、作物所、玉米所、农机所联合攻关,以“小麦‘两深一浅’栽培、花生玉米宽幅间作高效生态种植”为重点,研发了系列“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较传统种植模式亩减少化肥农药投入10%以上、亩增效益500多元,目前山东已累计推广600余万亩。

  张立明介绍,多年来,山东省农科院科研经费保持在3亿元以上,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9项,新审定品种239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29项,有27个品种和38项技术被列为国家或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搭建各类科技推广平台,靶向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近几年,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山东省农科院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科技服务(扶贫)月”活动,每年秋天则举办“科技开放周”活动。这在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兆辉看来,已成为该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招牌活动之一:“在春秋两季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所有的科研平台和140多处科技示范基地向农民开放,还集中举办几十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现场观摩活动。”

  在东明县马头镇的麦丰小麦种植合作社,该院在此通过“科社对接”,建立了“麦丰小麦博士科研工作站”,4名博士常年驻站工作。麦丰合作社理事长马国兴说:“农科院的‘济麦22’‘济麦229’等良种,‘两深一浅’轻简化栽培、富硒小麦种植等多项技术,为合作社装上了强劲的‘科技芯’,社员从120户发展到1800多户,年推广服务面积近5万亩。”

  “科社对接”效果好,“科企合作”为共赢。“我们和山东农机院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了,他们研制的4YZP系列玉米收获机,先后在我们公司批量投产,销售总收入已过亿元。”山东国丰公司总经理郑振华说,“近几年,我们又重点攻关高含水率玉米低损脱粒技术,推出的4YZL-5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脱粒、秸秆切碎等作业,可节省人工成本80元/亩。”

  刘兆辉介绍,山东省农科院已建立起农业新主体双创科技联盟、博士科研工作站、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企业研发中心、农科讲堂等公益性平台110处,有200多个项目、近50个科研团队、700多名科研人员依托平台靶向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和快速推广。

  履行公益职责,带动培养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过去的5年,以山东省农科院小麦专家王法宏为代表的众多山东省农科院专家,每年有50%以上的时间是在农村进行科技服务和科技指导,每年组织培训农民超过1万名。

  “培养乡村人才、推广先进科技,是农科院所当仁不让要履行的公益职责。但是,科研院所毕竟人力物力有限,如何在现阶段放大科技推广能力和效应?”在多年的推广实践中,赵振东始终在思考这一问题。

  通过多年的探索,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在基层实践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带动培养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立起“农科专家-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打铁先需自身硬,首先要有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山东省农科院对接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实施高层人才引进和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目前已拥有专业技术高级岗位人才726人、博士435人;拥有在职在岗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4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泰山系列工程人选15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

  推广关键看机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案。“我们院先把有水平、善讲课的专家组织起来,遴选出300多名理论水平较高、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农科讲堂’专家讲师团。”赵振东说,“在此基础上,明确重点培训对象,广泛开展现场集中培训,通过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能力、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覆盖能力等,将先进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X